笔趣阁

穿越中文>黄金眼百度百科 > 第19页(第1页)

第19页(第1页)

到汉代时,翁仲开始流行,被人们用来当作护身符。那时候采取的是“汉八刀”

的雕刻手法,即用最简练的线条表现出粗犷有力的挺拔形象,明快而简洁,非常有特色。明代谢堃在《金玉琐碎》中就曾提及,说“只用八刀便刻成一个翁仲”

,属于象征性刻画手法。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有翁仲,但从工艺上讲,以汉朝最为精细而具有神韵。

宣宁起先以为晏青松也只是客气一下,找一件不错的仿品当见面礼。谁知他刚一接过来摸了上去,脑袋里出现的画面和字迹就把他吓了一跳,下意识将玉翁仲往晏青松那边送,“晏大哥,这个太珍贵了……我不能要。”

“哦?”

晏青松微微一惊,眸中掠过异色,又瞥一眼林谦益,“小宣你认得出这是什么年代和质地?”

“这应该是……”

宣宁按刚才脑袋里出现的文字说,“汉代的玉翁仲,是和田白玉做成的,不过……”

他迟疑着要不要说上面的沁色?那毕竟是颜色的一种,他应该看不到。但是很明显这只玉翁仲竟有三种沁色,虽然他不太了解沁色中的门道,却也知道沁色越多就越难得。

“不过什么?”

晏青松饶有兴致的问。

宣宁拿不定主意,往林谦益的方向转过脸去。

林谦益立即收到了他面上流露出的一丝求助,他心思何等缜密,略微一想,就有些明白过来。从自己与宣宁这么久的来往,以及当初的调查报告便能窥知一些蛛丝马迹。宣宁应该是有不为人知的方法来查知这玉翁仲的各种细节,可要说出来又未免过于惊世骇俗,因此他才会犹豫不决。

他微微一笑,现在嘛,当然该自己挺身而出来救场了,“我说老晏,你这是又打哪儿淘到的一件玉翁仲,真是汉代的啊?嘿,这上面的沁色还不少,竟然有三种!要是真的那可不错!”

宣宁一听就知林谦益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不由的心下一暖,翘起嘴角偷笑。只是他对这些知识始终了解得不够系统,所以还是问,“沁色有什么讲究啊?”

林谦益踢了脚晏青松,“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是让老晏来好好讲讲,他玩这个的总得有点真功夫。”

“那行!”

晏青松显然有点好为人师,当即大包大揽下来,开始讲解细枝末节,“小宣你真是很识货,这玉翁仲是我最近好不容易淘到的好东西,年代足,成色好,品质优!”

他竖起大拇指比了比,又说,“要说这玉翁仲……哦,翁仲是什么,你应该知道吧?”

见宣宁点头才继续,“那么我们直接讲沁色,这个玉翁仲,除了本身和田白玉的洁白,还有一些铜绿色沁,饭糁沁,加上水银沁。”

“哦。”

宣宁瞪了瞪眼睛以示赞叹。

他的神色让晏青松很受用,“这玉啊,确实是出土玉,原本是墓葬中的一部分。铜绿色沁吧,是青铜器和玉器同时埋藏形成的。饭糁沁则是玉器与泥土里的有机氧化物长期的氧化反应形成,或者说是玉在地层下受到湿度和温度浸染导致的,在和田玉的玉种上最容易出现哈!而水银沁,也可以变相的证明这件东西的来历。古人收殓尸体时,常爱用水银填在尸体腹内,又拿玉塞住,玉被水银浸到,才有这么个叫法。当然啦,这件东西上的水银沁,未必是真的因为水银。反正吧,也是在墓葬里才出现的沁色。什么?假的?当然不是啦!虽然造假的方法多了去,比如这水银沁就能用熏烤来制出。但真要鉴定可不难,假的沁色通常发艳发亮,如果用酒精棉擦拭一下,八成棉花上会掉色!”

晏青松说起来非常得意,“对玉我还是有点研究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