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我在古代当大神 > 第54页(第1页)

第54页(第1页)

只不过在这种时刻,被这种大人物召见,实在是太巧了一点,众人心里都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还是韩家家主先反应过来,道:“世人皆言,八大王为人端严,素有贤名,我们向来克己守法,应无事,健儿、硕儿去看看……”

这话说得也不算心虚,除了《武报》这次,他们还真没勾结官府压过人(因为过去不需要官府势力,他们自己就可以搞定)。

韩健和韩硕非常不愿意的领了这差,若八王府的人友好,这倒算是一美差,说不得还在大人物前露脸了,可若不友好,不但当场会受气,回来后肯定还会被迁怒……

而这种情况下找来,十之八|九不会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八王府的仆人不怎么友好。

见韩府的人来后,一点脸面也没给,不但严厉地警告了一番——不准许打《武报》与砚海墨香的注意,还划拉出一大批人,带头将韩家的几大门面给砸了,彻底地不给脸。

韩健与韩硕一见脸都鸀了,韩硕受宠,直接说身体不舒服遁走了,可韩健不行啊,他先是嫉妒地看着韩硕离开,然后僵着笑脸好声好气地将八王府的一群人哄走,最后回到韩府,接受一大批叔叔伯伯辈分的迁怒。

韩健立马成为最苦逼的人,没有之一。

至于为什么李姓官员会被“左迁”

,八王府又有人来闹事,这都是真宗的主意了。

大宋的真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绝对的护短、掌控欲以及利己主义者。

世人都知道仁宗时期“改革派”

与“守旧派”

的党项之争吧,仁宗有,真宗难道就一点都没有?那些看到弊端希望改革的有识之士,难道都是在仁宗换位后一瞬间冒出来的?难道真宗的朝堂上就不存在类似“执拗公”

之类的权臣么?

当然不是,真宗手下也有权臣,也有想要改革的刺头,但真宗玩平衡玩得好啊,帝王权术方面比仁宗强多了,他喜欢平和讨厌动荡与冒险,所以过激的策论都被他压了下来。

他的手下虽然一堆能臣权臣,平时在朝堂上真宗也喜欢保持沉默,任由下面吵吵闹闹针锋相对,可真宗看似被牵着鼻子走,被架空了,实际上呢,没有一个大臣敢真和宋真宗对着干的。

为啥?

因为真宗一直在维持朝堂的平衡,哪怕立刻捋了一方大臣的乌纱,也能提拔蘀补的一个,朝堂依旧不乱。

在他看来,大宋的官员多着呢,时刻都能蘀换。

作为一个护短且行事也比较任性的皇帝,虽然不能杀掉得罪自家亲亲褆儿的小臣子,但可以贬官啊!既然那些官员抱团打算欺负褆儿,真宗就让他们抱团贬官去……想想那穷山恶水的地方,那些刁民,对于很多妄图升官发财的官员而言,那种地方,生不如死。

这也是真宗在接到赵禔的信后,立刻下达的第一道旨意。

至于后来怎么会扯到八贤王府上,这还真有点巧合。

真宗爱惜羽毛,然,八贤王更加爱惜羽毛,瞧瞧民间对他的评价多好啊!真宗明面上看不出,心里肯定还是有些不爽的,一个王爷的评价听着比皇帝高,这像话么?也多亏八贤王的儿子们不争气,朝臣看八贤王“后继无人”

,也就灭了“从龙之功”

的想法。

真宗会选择让八贤王的儿子出头做震慑,一方面就是这个原因,毕竟八贤王的儿子表现得越荒唐无能就越好。这也算真宗另类的平衡手段,当然,这也间接救了八贤王的荣华富贵。

另外一方面,关心赵禔的宋真宗,早就知道赵允迪让家丁旦一打听砚海墨香这事,嘿,这不是一拍即合么,当即就命令下面的人透漏消息给赵允迪,赵允迪也是个浑人,一听自己喜欢的先生被打压了,哪里还受得住,当即就派了一大批家丁去姑苏,欺负韩家撑场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