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残疾大佬的卷王之路清穿格格党 > 第四十五章(第1页)

第四十五章(第1页)

守完孝,去顺义的事情就会最终决定下来。

齐佑不能将希望全部放在康熙的慈父之情上。

论慈父之情,这份情也落不到他头上,他甚至还不如实际的长子大阿哥。

做事周全,不打没准备的仗,是齐佑一贯的做事原则。

“汗阿玛,我明白您的心情,您想我以后兄弟友恭,辅佐太子哥哥。”

齐佑平静说道。

康熙转过头盯着齐佑,脸色微变。

火盆里的纸钱快熄灭了,齐佑又放了个几个元宝进去。火苗一下卷起来,在他的脸上映出一片红光。

齐佑神色沉静,点了下头以示郑重,不疾不徐说道:“每个兄弟对我来说都一样,没有亲疏远近。我忠于的是大清这片疆土,大清这片地上的百姓。他们奉养了我,奉养了我们觉罗氏一族,让我们衣食无忧,吃着天底下最好的饭菜,穿着最华贵的绫罗绸缎。”

话语微顿,齐佑抬起头,清亮的双眸凝望着康熙,问道:“汗阿玛,您是不是觉着我的想法很傻,很不合时宜?”

康熙从未听过这般的说法,在他看来,养育齐佑的,是他这个老子。

没曾想,齐佑把这些功劳,都推给了天下百姓。说实话,康熙心中的滋味,着实复杂难辨。

齐佑接着说道:“其实我说得不全对,奉养我们的,是天底下辛苦操劳,上缴赋税的百姓。既然享用了他们的供奉,就该为

他们做些事情。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我提出创办觉罗兄弟学堂,是让百姓们能看见,觉罗氏家族,不是不知好歹,不知感恩的家族。给予他们五分,他们则会还回来十分。”

康熙仔细一琢磨,神色逐渐严肃起来,齐佑的话虽没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康熙岂能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

权贵们不用交税,他们同样享受着百姓的供奉。真正撑起大清天下的,还是底层如蝼蚁般,辛劳的百姓。

权贵们可以不用讲良心,觉罗氏却不可以。因为大清天下,姓觉罗氏。

想到满汉关系一直不能得到缓和,江南那边,康熙始终放心不下。

放了心腹李家曹家在江南,李家曹家又成了他心底深处,不可言说的另一道压力。

李家曹家在江南,权势太大了。

百姓富裕了,对大清,对朝廷,对觉罗氏来说,总体利大于弊。

利自不用提,最大的弊端,广开民智,就不利于统治了。

从唐宋到元,再到明,朝堂更迭短则十几几十年,长则上百年。

康熙尽管再想大清江山万年长,也深知这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以前民智未开,身下的那把龙椅照样会坐不稳,会有被推翻的一天。

说不定放手一搏,还能有另一种可能,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哪怕是后世修史书,也不好意思修改得那么难看。

齐佑点到即止,接下来就该拿出干货来了。他从身前掏出放在

布袋里的计划书,递到康熙面前,说道:“汗阿玛,这是我想到学堂时,就开始着手做的计划。写完一遍之后,再从头到尾认真琢磨,修改,尽量完善。到现在也还没能完全写好,不过大致已经差不离。”

康熙愣了下,伸手接了过来仔细翻看。如齐佑所言那样,计划有许多修改增补之处,字迹工整中透着平和,如他人一样。

只端看字,便能想象出齐佑写下这些时的模样。专注,认真,温润清秀的眉眼,神情一如既往的坚定。

至于计划的内容,康熙看得入了迷。

与齐佑本人做事的风格相似,从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起初,先简单概括了兴办学堂的原因。

原因很简单,他只写着:“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细则,从学堂的占地亩数,到房舍样式。

饭堂到舍监,校场,地下排水,粪池等,都画了详尽的图。各科根据不同的特点,建造各不相同。

比如医学科,齐佑留有试验屋,冰窖冰窟用于保存遗体。与其他像是纺织等科分开,医学科设置在最角落处,排污排水单独于外。

康熙一时没能看明白,挪着身子靠近齐佑,将纸拿到他面前,问道:“你为何要这般设置?”

齐佑看了眼,解释道:“学医得制药,各种病症研究,遇到传染的病症,或者有毒的药。如果下大雨,排水来不及,污水倒灌的话,蔓延到别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