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中国历史故事免费听 > 国人暴动的故事(第1页)

国人暴动的故事(第1页)

在遥远的周代,城市的构造极具特色,通常由内外双重城墙环抱,内城称为“城”

,居住其中的多为贵族及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国人”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贵族内部矛盾丛生,许多失去权势的贵族以及处境艰难的士阶层逐渐融入“国人”

群体,与工匠、商人等工商业者以及底层平民共同生活。

周厉王时期,朝廷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紧张,对外频繁征战,南方的荆楚地区反叛四起,西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亦不曾间断,使得国家疲于应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遭受重创。周厉王贪婪且崇尚奢华,采纳了荣夷公的建议,实施了严格的“专利”

制度,对依赖山林湖泽生存的百姓征收重税,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哀怨。

面对舆论压力,周厉王采取了极端手段,命令卫巫监视并打压民间言论,导致百姓噤若寒蝉,只敢以眼神交流。大臣召公警示其“封堵民意如同堵塞江河”

,但周厉王置若罔闻,甚至洋洋自得于能钳制民意。

周厉王的高压统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民间的不满情绪已如洪水般暗流涌动。

此时的西周,臣子们身着象征身份的袍服,与王侯服饰差异明显,皆遵循周礼规定的严格等级制度。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的暴虐统治最终触发了镐京城内的“国人”

起义。他们手持农具和棍棒,浩浩荡荡地冲击王宫,欲推翻周厉王的统治。周厉王惊恐之下下令军队镇压,然而他的臣子无奈回应:“我周朝的士兵,本质上就是国人,国人即士兵。如今国人皆已揭竿而起,何来兵马可调?”

走投无路的周厉王只得携亲信逃离镐京,沿着渭水一路北上至彘(今日山西霍州)。最终,周厉王客死他乡,这次由“国人”

发起的反抗运动史称“彘之乱”

当愤怒的国人冲入王宫,却发现周厉王已然逃脱,他们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反而转而直指太子姬静。在此危急关头,忠贞的大臣召穆公挺身而出,将太子秘密安置在自家府邸以保护其安全。然而,愤怒的民众很快得知这一消息,迅速包围了召穆公的宅邸,坚决要求他交出太子。

召穆公深知国人的愤怒一触即发,为了保全王室血脉,他做出了悲壮的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出去,替代太子承受了国人的怒火。古籍《竹书纪年》对此事件有着详实记录:“国人误捕召穆公子,竟将其误杀。”

误以为太子已被处决,国人们心头的愤懑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在周定公和召穆公的劝慰下,众人渐渐散去,风波暂告一段落。

周厉王出逃后,周朝一时陷入了无君的状态。鉴于此,周定公与召穆公两位重臣联袂主持了一场重要的贵族大会,会上决定在新君登基之前,由召穆公与周定公共同摄政,重大国事则交由六卿集体商议决策。这一段特殊的执政时期被称为“周召共和”

或“共和行政”

,以公元前841年作为共和元年,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明确且连续不断的纪年体系。从此,华夏大地的历史纪年得以确立,并延续千年而不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