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中国历史故事推荐理由 > 齐桓公九合诸侯(第1页)

齐桓公九合诸侯(第1页)

在齐桓公的霸业进程中,长勺之战确实是一个罕见的挫折,这让桓公更加倚重管仲的智谋,不再独断专行。管仲提出了多项策略,包括开铁矿资源以大量生产兵器和农具,大力展农业生产以增强国家实力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利用齐国濒临海洋的优势展渔业和盐业,以及实施一系列减轻全社会负担的政策。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所有建议,在管仲的辅佐之下,齐国迅实现了国泰民安、物阜民丰。

随着齐国实力的不断增强,齐桓公的雄心壮志——称霸诸侯的意愿愈强烈。他询问管仲是否已具备了在诸侯中称霸的实力,管仲指出,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晋等大国皆自负强大,且割据一方,目前齐国尚不具备号令天下的能力。管仲洞察到,尽管周王室自东迁以来日渐式微,但在诸侯心中,周天子依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当时,中原各国深受戎狄等部落的侵扰困扰。因此,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

的口号,倡导诸侯共同尊崇周王室,并联手抵御周边蛮夷对中原的侵犯,以此作为号令诸侯、建立霸主地位的途径。齐桓公对这一策略极为赞同,并询问具体实施方案。适逢周厘王初登王位,管仲便建议齐桓公派出使者赴周朝贺,并向周天子报告宋国生内乱,新君宋桓公立位未稳,局势动荡不安,请周天子下诏认可宋桓公的合法地位,以稳定宋国局势。待齐桓公获得周天子的授权后,即可以天子名义召集诸侯,订立盟约。

周厘王在位之初,各诸侯国忙于扩展自身势力,对周王室的朝贡已渐疏远,齐国此次派遣使者朝贺并请求援助,令周厘王欣喜异常,爽快地允许齐桓公代表天子权力,召集诸侯会议,承认宋桓公的君主地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依循天子之命,召集各诸侯国在北杏会盟,正式确定宋国国君的地位。然而,由于齐国尚未建立起足够的威望,参与会盟的仅有宋、陈、邾、蔡四国,鲁、卫、郑、曹等国则持观望态度,未出席会盟。齐桓公对参会诸侯数量不满,欲取消会盟,管仲劝阻说,必须信守承诺,哪怕只有三个诸侯国也可成事,何况已有四国响应,加上齐国自身的实力,足够形成联盟。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与四国诸侯会面,并在会盟中,凭借周天子的授权,被推举为盟主。最终,五国达成盟约,约定尊重王室权威,共同抵御外族侵犯,彼此互助。

北杏会盟后,齐桓公率军征伐那些未参与会盟的小国,并通过武力手段迫使鲁、郑两国向齐国求和。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再度召集各国在鄄地会盟,这次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各诸侯国的初步认同。

公元前662年,鲁国内乱,鲁庄公的夫人哀姜与其弟私通,并杀害了庄公之子、刚即位的鲁闵公,企图扶持哀姜的弟弟庆父登基。哀姜是齐桓公的胞妹,齐桓公处决了哀姜,庆父畏罪自杀,继位的鲁僖公与齐国在落姑会盟,鲁国终于恢复了稳定。自此,齐桓公成为维护正义的象征,其在诸侯中的声望大大提高,霸业进一步扩大并巩固。

正当齐国在中原地区逐渐确立霸主地位的同时,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狄人和山戎人势力逐渐崛起,频繁侵犯中原各国,威胁着中原地区的安宁与展。

公元前663年,燕国派遣使者至齐国求援,声称山戎骑兵万余人攻打燕国,抢掠大量物资,燕国难以抵挡。起初,齐桓公不愿出兵援助燕国,但管仲建议,燕国遇到危难来求助,若齐国能先出兵讨伐蛮夷,将在各国中树立更高的威望。齐桓公认同管仲的观点,遂亲自率领大军救援燕国。

当齐桓公的大军抵达燕国时,山戎已经抢掠完财物,逃离而去。管仲建议继续向北追击,彻底击溃山戎,确保北方的安宁。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决定追击山戎。而与燕国相邻的无终国(今河北玉田一带)也时常遭到山戎的侵扰,燕国君主燕庄公于是联络无终国加入联军,共同抗击山戎。

齐桓公率领三国联军势如破竹,一举击溃山戎,迫使山戎领逃至孤竹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齐桓公毫不犹豫,继续穷追不舍,直至包围了孤竹国。然而,孤竹国大将黄花献上山戎领级的同时,却设计欺骗齐桓公,声称孤竹国君已逃离至沙漠深处,自己则愿意投降并引领齐军追击。齐桓公信其言,遂率大军深入沙漠,却未料黄花趁机逃脱,导致齐军迷失于茫茫沙海,面临极端气候与生存困境。

就在危机时刻,管仲灵机一动,提醒齐桓公老马熟悉旧路,提议选取几匹燕地的老马带路。齐桓公采纳此计,果真在老马的带领下,成功带领军队走出了死亡沙漠,重返正途,“老马识途”

的典故也因此流传开来。

脱困后的齐桓公军队重振旗鼓,攻克了被孤竹国君趁机占据的无棣城,最终将其击败。这场战役不仅彻底打败了山戎,拯救了燕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更兼灭掉了令支和孤竹两个部落,凯旋而归。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至齐境边界,齐桓公秉持礼仪,将燕君所至之地划归燕国,并敦促燕国向周朝进贡,此举极大地提升了他在诸侯间的声望。

在这期间,齐桓公采取宽容政策对待失信的鲁国,非但没有兴师问罪,反而赠予部分战利品,此举深深打动了鲁国上下,并赢得了各方赞誉。随后,他又领导军队助卫、邢两国抵抗山戎和西狄的侵袭,帮助卫国重建宫室,协助邢国复国迁徙新都,这些正义行为使他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当时,南方强国楚国也对中原诸国构成威胁。楚国虽地处偏远,但国力强盛,社会展水平与中原各国相当,因其自称为“王”

,被视为“南蛮”

。齐桓公在稳定北方局势后,决心对楚国采取行动。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集结了包括本国在内的宋、鲁、郑、卫、陈、许、曹等八国联军,先攻打楚国盟友蔡国,继而直指楚国。楚成王闻讯迅布防,并派遣使臣质问齐国无端兵的原因。在齐国指责楚国未向周王室纳贡后,楚国承诺恢复纳贡。考虑到全面战争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齐桓公接受了楚国的承诺,在楚国恢复纳贡的前提下,双方在召陵结盟,各自退兵。

后来,周王室内乱,周惠王意图废黜太子郑,齐桓公联合诸侯在止会盟,保护太子郑,确保了他的继承权。周惠王驾崩后,太子郑顺利即位,成为周襄王,并对齐桓公的援助深表感激。

借助周襄王赠送太庙祭肉的机会,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于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等七国国君在此举行盛大的会盟仪式。会上,周王的使者传达旨意,齐桓公接受胙肉时可免于跪拜,标志着周王正式认可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各国再度缔结盟约,约定和平共处,互助合作。

葵丘会盟不仅是齐桓公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汇聚诸侯,通过这次大会,齐桓公实现了联合诸侯,确立中原霸主地位的目标。历史上,齐桓公称霸中原的过程被誉为“九合诸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