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墨尔玉笔趣阁 > 76 乾隆 混账 乾隆避开了所有正确答(第1页)

76 乾隆 混账 乾隆避开了所有正确答(第1页)

一般来说,诗人很少会在诗里插入数字。因为写数字会破坏美感,显得非常大白话。如果必须要写,也用得非常讲究。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种时候,数字反倒成为点睛之笔。

可乾隆明显在堆砌数字,有些不知所谓。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他好像说了什么,又什么都没说。

李白没忍住,笑出了声。

杜甫一时间沉默住了。明明天幕公开处刑的是乾隆,但是他感觉自己也挨了一刀。

因为乾隆说杜甫是他的老师,徒弟水平如此,老师脸上无光。

他听到李白的笑声,不晓得乾隆尴不尴尬,但这一刻,他尴尬了。

杜甫赧然“太白兄别急,这七言还没放完呢,最后一句说不定不错。”

紧接着,天幕将最后一句放了出来。

飞入芦花都不见。

相比前面,这结尾简直天神下凡,拯救了整诗。让它不至于成为废诗,综合下来,勉强达到及格线的水准。

杜甫望之,稍稍松了口气“太白兄,我就说吧,这乾隆写诗没那么差。之所以写得这么简单,很可能是他幼年写的,会越写越好的。”

他自幼早慧又性格和善,小时候兄弟们都向他请教问题,杜甫欣然解答。现在乾隆认杜甫为老师,杜甫当然对他好感满满,希望乾隆越写越好。

杜甫相信乾隆的水平,乾隆的家人更是如此。

另一个清朝的世界中,康熙带着文武大臣,望着天幕。他腰杆挺得笔直,与有荣焉。

这个时候,他的孙子还没出生,可是他对孙子的好感已经爆表了。听说孙子生辰八字好一生顺遂,还是未来学生最喜欢的诗人,这多厉害

想不到,他大清皇室居然出了个诗坛宗师,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康熙怎么看乾隆怎么觉得顺眼,这六十分的诗也被抬到了八十分。

“这小子,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样的诗,算是很不错了。将来大有可为”

文武百官纷纷恭贺,气氛无比和谐。

乾隆如果知道杜甫和爷爷这么说,估计说不出话。

因为这诗是他成年之后写的,而且最后一句也不算他的。

乾隆那时已是一国之主,冬天特意带着大学士们来到湖边游玩,银装素裹,飞雪飘飘。

他诗兴大,于是说“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然后卡壳了。

气氛无比尴尬,这时有一位大学士跳出来说“飞入芦花都不见。”

乾隆高声赞扬,群臣尽欢。

普通人如果看到不是自己写的诗句上榜,估计会很尴尬,但乾隆一点都不在意。

他在乐善堂全集说“自今以后,虽有所著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

古代没有知识版权。他写完诗之后,基本上都会交给大学士润色,这种合作写诗的事情有什么可稀奇的

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合作写诗。

乾隆捋着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昔日,有卓文君写下怨郎诗,就是一数字诗,朕写的没她长,含义没她丰富。但是应该能比上那山村咏怀吧,都是童趣盎然的佳作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