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抗日之强悍战将 > 第97章 遍地烽火三(第1页)

第97章 遍地烽火三(第1页)

原本马本斋的计划是:由战斗力最强的“回民抗倭义勇队”

第一中队(全部使用真正的“钢枪”

的老兵)埋伏在鬼子的壕沟外面担任掩护,自己亲自带着几个身手矫健的“刀手”

悄悄翻过壕沟、剪断铁丝网,干掉鬼子哨兵,然后进入炮楼尽量用大刀解决炮楼里的鬼子兵。如果被鬼子现,就用手中仅有两把盒子炮以及手中的几颗手榴弹解决炮楼里的鬼子。

前面的行动都很顺利,第一中队很快就进入了战斗位置,架起步枪瞄准了炮楼上的机枪,做好了战斗准备。马本斋背着一把鬼头刀,腰带上别着一把“镜面匣子”

,率领十来个精通技击之术的队员慢慢下到壕沟里,准备趟过壕沟到对面。这个时候华北的天气虽然已经开始转暖,但是壕沟里刚刚融化的“冰水”

仍然冰冷刺骨,一名年轻的队员不知道是心里有些紧张还是冰水刺激下腿部有些抽筋,脚下一滑“噗通”

一声坐在了冰水里。

寂静的夜空中出现这样的“声音”

,警惕性非常高地小鬼子马上就警觉起来,探照灯迅跟踪水响的声音照射过来。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义勇军队员心中一慌,隐藏的时候动作稍微慢了半拍,一晃之间就被鬼子哨兵看到了人影。

“什么人,什么滴干活?”

随后就是一连串的鸟语,明白有人想要偷袭自己的炮楼啦,鬼子哨兵一边大喊大叫,一边端起步枪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啪、啪、啪”

连放了几枪,也正是这几枪将姚立功他们吸引了过来。

鬼子的探照灯将壕沟里照的如同白昼,“突击队员们”

也都已经暴露在了小日子的火力覆盖之下,“哒哒哒”

,一连串灼热的机枪打在战士们身旁,一名躲闪不及的队员不幸被机枪子弹穿透了胸膛,牺牲在了壕沟里。

马本斋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马上命令队员快趟过冰水,扑倒在壕沟对岸铁丝网下的壕沟边。这里是鬼子机枪的射击“死角”

,机枪对他们的威胁顿时减少了很多。

看到队长和战友们被现,已经处于被动挨打的危险境地,第一中队的老兵们马上开始对着对子炮楼上的“探照灯”

和机枪口射击,掩护队长他们的行动。老兵就是老兵,射击技术还是很高的,两轮射击就打灭了“探照灯”

,炮楼周围顿时漆黑一片,鬼子的射击也出现了短暂的间歇。

马本斋心中清楚今天晚上的行动可以说已经失败了,现在再想打下鬼子炮楼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说鬼子的火力太猛,自己的部队难以对抗,时间一长鬼子的援军也会赶过来。毕竟这个据点距离县城只有一二十里地,鬼子的汽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赶到,到时候怕是想跑都有些困难。趁着鬼子短暂的停火时间,马本斋正准备下令撤退,忽然炮楼另一侧的壕沟里传来“嗵”

的一声巨响,一道耀眼的火光从壕沟里窜出来,一眨眼的功夫就打到了鬼子炮楼上机枪所在的位置。“轰隆”

一声巨响,鬼子的炮楼上半部分被炸出来一个大洞,耳边也同时响起了鬼子兵们的惨叫声!

还不等马本斋和他的队员们反应过来,紧接着又是“嗵”

的一声巨响,鬼子的炮楼下边儿也挨了一炮,炮楼的大门都被炸得粉碎。这个时候马本斋再不知道生了什么事就就不是他啦,大喜过望的他马上命令几个队员上前剪断铁丝网,然后跳起身来,一手拿着“镜面匣子”

、一手举着大刀,大吼一声“冲啊!”

,就率先穿过铁丝网奔向硝烟弥漫的炮楼。

接下来的战斗就比较简单了,已经被“神秘人”

两炮给轰的非死即伤再不然就是炸晕了的十来个小鬼子一个都没有活下来。“回民抗倭义勇队”

里这些队员哪一个不是被小鬼子杀害过自己的亲人、对鬼子的残忍暴行恨之入骨?现在有了报仇的机会,可不管他们有没有失去抵抗能力,只要是还能喘气的上去就是一刀,让他们再也没有祸害老百姓的机会。

姚立功趴在壕沟边上,身边放着一个又长又粗黑乎乎的大铁筒子,这就是他轰塌鬼子炮楼的“大炮”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反坦克火箭炮”

,只不过是“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

的“改进版”

罢了。“火箭炮”

并不是到了二战时期才有的,早在一战期间,火箭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交战各方的注意。新兴的山姆大叔不甘落于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进展的汉斯猫、北极熊两国,在1918年夏开始启动一个关于研究单兵火箭筒的项目,其主持者是花旗国火箭技术的创始人之一--R。h。戈达德博士。

戈达德博士先后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他认为步兵用火箭筒最合适的口径为5g,使

用时射手须将管身前部架在自己肩膀上,以便随时调整射击方向,射管后部则靠一个轻型两脚架支撑。配套的火箭弹长5g。

当年11月初,该火箭筒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多次试验,最大射程曾达到685。8m,但这样一种似乎大有前途的武器因为一战结束而被打入了冷宫,戈达德博士的研究工作半途而废。如果当时继续展下去,而且1939年二战爆时欧洲6军能够用上这种武器的话,那么汉斯国动的“闪电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