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抗日之强悍战将 > 第17章 开启团队作战模式二(第1页)

第17章 开启团队作战模式二(第1页)

提起老北京,就不能不提天桥。“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清末民初的着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里面写下了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天桥,准确的说应当有两个含义:一是桥的本身,一是因桥而得名的地方。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

这座桥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故称之为“天桥”

。但是这座桥在1934年的时候被全部拆除,桥址不复存在,只是天桥作为一个地名还是被一直保留了下来。

作为六百年古都,东方古文明的集大成之地,北平自然是所有华夏人都十分向往的地方,所以这里汇集了天南海北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奇才异人就是自然而然地事情,并不足为奇。民国时期虽然北京已经不再是华夏的都,连名字也改成了“北平”

,但是古都的风采并没有丝毫的减少,仍然是华夏北方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所谓的“北漂”

并不是只有后世才有,民国时代每年来到北平寻找“出路”

的人照样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天桥作为老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一直以来都是民间艺人“撂地演出”

的最佳场所,许许多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民间艺人为了养家糊口都是在这里“画锅”

(“撂地演出”

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自己的演出场子,行话叫做“画锅”

。锅是做饭用的,在这里具有象征意义,也带有一些美好的意愿——画了锅,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碗饭吃了)。天桥市场的杂耍表演是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多,而且技艺高,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姚立功早已经将自己的“旅行神器”

——“ks75o”

两轮民用摩托车收进了空间,但是他一身非常“新潮”

的富有“洋味儿”

的打扮还是有一种和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感觉。自动忽略了人们看向自己的那

种“欣赏稀奇动物”

一般的眼光,姚立功懒懒散散地在嘈杂的人群中左顾右盼、怡然自得,心里面还对自己看到的那些精彩的表演赞叹不已、啧啧称奇。

常言道“小丑坐高堂、大师在流浪”

还是有很大的道理的,这些“北漂”

的民间艺人中间不乏高手,什么“抖空竹”

、“拉硬弓”

、“举大刀”

、“舞钢叉”

、“耍中幡”

等等技艺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姚立功作为曾经的民间武术家,除了一身功夫天下无双罕逢对手之外,眼光也很毒辣,当然能够看出来这些民间艺人都是有真功夫在身的,甚至很多人也身怀绝技,可不是后世的那些花架子可比的。

姚立功正满脸笑容地背着手穿梭在人群中,忽然听到旁边一个被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的场子里响起一阵叫好的声音,比自己炸东局子机场的弹药库还响,顿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仗着自己高出常人一头还有余的个头儿,姚立功凑过去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像个长颈鹿一样向场子里看了一眼,原来是一个三四十岁、长得跟《三国演义》当中的张飞张翼德有得一拼的彪形大汉在做“硬气功”

表演,他的脚下掉落着一段段被崩断的铁链,正供着双手向围观喝彩的人们道谢。

“兄弟杨四海,东北台安人氏,流落到此,谋些生活。在下一位大哥不幸患了重病,急需银钱救命,特借贵方一块宝地给大伙儿表演一番拙技,给大哥筹集些汤药费,请各位方家搭把援手,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

在他说话的时候,一个比他小上几岁、短衣襟小打扮、长的人高马大如同一个“庄稼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