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大劈棺讲的什么 > 第23页(第1页)

第23页(第1页)

事毕拂衣而去,竟不留姓名。

待太子到时,江南三州灾情已有所缓和,一场大灾之下,溺压而死者无数,但途无饿殍,江南百姓皆呼临襄王“万家生佛”

太子悻悻然返靖丰,奏临襄王擅自干涉江南政务,应治不敬不臣之罪。

而檀轻尘的奏折几乎同时呈到文帝案头,同时抄报六部。曰:自古有训,水旱饥馑,赈济以时,其时江南百物腾贵,且不易致,为免百姓饥饿,故臣弟拨米石设厂煮赈,亦是为大宁子民着想,恳请皇兄恕先行之罪,另请朝廷拨银百万,以工代赈,修治江南鸥江并金江漕运。

一番话既是爱民,又是忠君,既请了罪,又让人无法下手定罪,张口要银子不说,更借机想一举拿下治理江南漕运之权,八面玲珑正大堂皇,文帝捏着这折子,静默良久,从齿缝里迫出一句话:“好个檀轻尘!好个十四弟!”

眼中掠过三分欣赏三分警惕三分惋惜一分沉浮的倦意,淡淡道:“徐延,叫太子过来。”

傅少阳赶到时已是深夜,文帝手扶着额,正细细的看大理寺对隐瞒灾情、抗灾不力、中饱私囊的官吏的处置决议,量刑稍显偏重,却胜在文字功夫了得,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天灾难违可恕,人祸则宜用峻法,方可使官吏不敢倏忽,更不敢借机揽功图利——一看便知是贺敏之的手笔。

不禁点头,却又叹道:“这孩子,也不怕担个酷吏的名头!”

抬头看一眼太子,待他行礼毕,拿起他的折子,语气甚是温和:“你想治你十四叔的罪?”

太子垂手道:“是。”

“为什么?”

太子不答,他们既是君臣,也是父子,这个答案,没有必要宣诸于口。

文帝叹道:“这就坐不住了?真是糊涂!这天下姓的是傅,檀轻尘救灾及时,挽回了无数子民的性命,于天下,于傅家都有大功,你与臣下争夺民心,忌惮臣子的声望,岂是储君应有的心胸?”

“在这种时候降罪于他,朝中百官腹诽,天下百姓心寒,于朝廷清议有碍不说,甚至朕都觉得可惜。”

“如今天下太平,临襄王手中又无兵权,难道还能翻了天?你如此急于除掉他,未免落了下乘,又哪有一分一毫的天子气魄?实在是令朕失望。”

将两份奏折摔在太子脚下:“好好看看你十四叔的折子,再看看你自己的,学着些罢!”

太子脸上闪过难堪和愤恨之色,却捡起折子,默默退下。

次日百官大朝,果然都说临襄王应居赈灾头功,文帝微笑着下旨:着临襄王檀轻尘治理鸥江并金江漕运,赐“睿”

为号,封睿王。

散朝后在后宫进莲子羹时,却嫌太甜,龙颜大怒,摔烂了汤碗。

九月初五晚,贺敏之早早炖了鸡汤,洗干净了青菜豆瓣等物,两根长寿面长长的盘在竹匾里。

看着月亮西沉,天色渐渐发白,贺敏之添了灯油,似要用那一点不熄的微火挽留住初五的夜色,打开门,风贪恋那一点灯光似的,直扑进屋里,聂十三却始终没有来。

刚入冬,贺伯旧伤发作,真气反噬,走火入魔,一身武功尽废,重病在床。

贺敏之告了长假,衣不解带,每日伺候左右。

这天黄昏,靖丰城下了第一场雪。

贺伯精神好了些,双目神光湛然,问道:“之悯,下雪了是不是?”

贺敏之起身,从窗缝里看了看,道:“是啊,下得很大。”

坐回到床边,奇道:“拔列伯伯怎么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