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崇祯重振大明帝国沙雕动画一口气看完 > 第323章 长江巡阅使(第1页)

第323章 长江巡阅使(第1页)

四月三日,常朝。

李若星在刘宗周等人支持下,正式被廷推为吏部添注右侍郎。

朝堂上的东林党大臣,又多出了一位。

同时,朱由检又提出一件事,让群臣再推举一位官员:

“国初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

“到了现在,已经变成‘湖广熟,天下足’。”

“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于湖广、江西之粮。”

“京城这边的粮食,却又依赖江南的漕粮。”

“可以说,现在天下的粮食,很大程度上依赖湖广。”

“湖广运粮的通道,那是不能不慎。”

“朕有意设大臣负责长江航运兼管河道,专门负责梳理长江航运,协调沿途治理。”

“众卿以为,有谁可以胜任?”

来回说了一大圈,朱由检的目的,是设专门官员,打通长江这条大动脉。

毕竟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水运的优势无可比拟。就是在铁路修通后,水运也有很多优势――

据朱由检所知,后世的长江货运量,就高于全国铁路货运量。一条长江的运力,比全国铁路还要强。

在如今连铁路都没有的情况下。长江航运的优势,更是无可比拟。

朱由检需要打通这条大动脉,促进长江沿岸发展。让长江口的苏州、松江,更加繁荣兴旺。

而且他之前想的让郑芝龙等人去郧阳招收流民,也需要这条航线。要用郑芝龙等人,吸引长江一带的商民把目光转向海外。

群臣虽然不知皇帝这些想法,但是长江航运的重要性,江南的官员无人不知。

毕竟在苏州太湖一带更多地种桑养蚕的情况下,江南一带的粮食,不可避免地更加依赖上游的湖广、江西等地。

皇帝说的“湖广熟,天下足”

,正在变成现实。而且这个趋势,根本无法逆转。

所以,在皇帝提出设立长江大臣后,出身江南的官员纷纷附和。出身湖州乌程的礼部尚书温体仁道:

“江南湖丝遍天下,缫丝莫精于南浔人。”

“南浔虽镇,却可称为都会。”

“江南产粮越来越少,依赖湖广、江西之粮。”

“臣以为长江大臣当设,梳理长江航运。”

内阁大学士施凤来等人,同样也如此说。

可以说江南的臣子,都支持这件事情。

至于湖广的臣子,那就更是支持了。

毕竟从皇帝口中说出“湖广熟,天下足”

这句话,代表着在粮食方面,湖广取代了以前苏湖的地位。

他们这些出身湖广的官员,自然与有荣焉。

所以这个职位很多官员支持设立,反对的官员称得上寥寥无几。主要的顾虑是漕运总督兼任凤阳巡抚,负责长江的大臣,却似乎没有地方让他兼任。

这种没有驻地的大臣,应该如何设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