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过继子的科举之路泠杳全文阅读最新 > 80第八十章会试(第1页)

80第八十章会试(第1页)

大吴,佑宁三年。

轰轰烈烈的会试开始了,因为会试是在春天的二月份举行,所以它又被称为春闱。

吴朝的会试由礼部主持,同时提前专门安排了很多官员去各府城监考,这些官员都是多年前通过科举考试考上来的。

不仅有考试经验,有些人还有过监考经验,自然对考试流程万分熟悉,另外监考的官吏需要避讳亲戚和祖籍地。

此外,除了京城地区的考生在京城东南方的贡院考试,其他地区的考生则是在各自府城东南方的贡院考试。

所以万青云和万元明自然是在会试开始前,住在了书院的斋舍,像他们上次考乡试那样。

万青云本来以为大吴的会试会和他在现代史书文献上看的一样呢,他记得现代史书记载,全国的考生是在京城贡院考会试,然后一起去参加殿试。

但是从这些时日来看,据他对会试的深入了解,他现大吴会试和现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很大的不同,大吴会试依然在府城举行,毕竟和整个府的举人竞争,总比和全国举人竞争要容易些。

考试除了上次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以参加,往年没有考过会试的举人们也可以参加,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参加,因为有些考生成为了举人之后,有很多人直接去做镇长或者去书院当夫子了。

大吴全国目前有十府,二十四州,大吴每次会试大概录取三百人,为了公平起见,各府会试录取的考生都有一定的比例,一般是十比一。

像襄阳府此次会试有二百人参加,但是录取名额只有二十个。

这还算是好的,歹亏襄阳府距离京城不是很远,要不然会更少,像西边挨着大胡的陕宁府,每次会试只有不到一百人参加,录取人数撑死了才十人。

但是,科举之风兴盛的江南苏杭府和湖广府,这两府每次会试考过的人数加在一起都有一百来人了。

其他八府加在一起也不过将将二百人,这还是朝廷控制的结果,据说是为了地方的稳定。

但是这种方法却有很多的弊端,江南士子众多,虽然看起来录取名额比其

他府多,但是竞争依然很是激烈。

那些有能力和文采出众的士子们,一年又一年的为那些录取名额挤破了头,但是却没有机会入朝为官。

而那些科举考试不兴盛的偏僻地区,热衷入朝当官的并不是很多,当然也有出众和乐于当官的士子,但是他们进入朝廷之后,办事能力和眼界远不如江南来的士子们。

而且一个地方来的官员常常容易拉帮结派,为各自地方争取利益,这就为朝廷造成了很多问题以及惹出了不少麻烦,这里暂且不提。

此外,在府城的贡院监考的主考官有四人,都称为总裁,不过有正负之分,一人是进士出身的大学士,两人是尚书以下和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

这三人都是礼部检查培训后下派的,最后一人就是本府的学政,但是四位主考官主要还是以大学士为主。

另外还有同考官十六人,大多由翰林充当,考试后的避讳字的校对和阅卷,大都由他们负责。2

以上就是万青云这几天在书院夫子口中了解到的会试的有关情况。

转眼间就到了会试这日,因为大吴的会试依然是在贡院举行,所以万青云和万元明会试开始前一直是住在书院的斋舍,除了准备东西,哪也没有去。

此次会试和乡试不同的是,一共考九天,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考生们需要提前一天入场,最后一天出场。3

而之前的乡试不过是一共考三天罢了,为了这九天能够好好待在贡院考试,万青云和万元明在考试之前就准备好了他们需要的东西。

会试第一场的前一天,万青云和万元明二人来到了贡院,告别了给他们送行的马胡通。

万青云二人没有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配合官吏们检查,然后顺利地进入了贡院的号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