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网>中州录百度 > 第14頁(第1页)

第14頁(第1页)

她轉顧元好問,卻見他滿飲數杯,吁嗟不已,低嘆道:「元某想起故人……夫人見笑了。」九娘微笑道:「沒有的事。我想起故人往事時,也是同先生這般感嘆,只是這些年來,都藏在心裡罷了。」

回雪笑吟吟地道:「為何要藏在心裡,您早些告訴我和爹爹,豈不好?」驛丞皺了皺眉溫言責道:「你這孩子知道什麼,你娘不願說,自有她的道理。」

元好問苦笑道:「姑娘未經喪亂,不知道這其中的苦楚,生離死別乃是人生至痛,更何況國破家亡。老朽一生歷經兩次離亂,若非為求存史,也不願多想起這些。」

[1]完顏彝字良佐,女真名陳和尚。詳見《金史·卷六十一》。

[2]註:即趙秉文,金末文學家、詩人,官至翰林學士、禮部侍郎。

第7章未論窮通(一)雁丘

【二】未論窮通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元好問《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

(一)雁丘

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問誕生於忻州秀容。元氏本為北魏鮮卑皇族拓跋氏後裔,隋唐時其先祖遷居洛陽、汝州等地,漸以漢人自居,至元好問的曾祖父元椿時,闔家又移遷忻州。

元好問天資聰穎,七歲能詩,被譽為神童;十一歲時,極受翰林侍讀學士路擇的欣賞,「愛其俊爽,教之為文」;十四歲時,又師從陵川鴻儒郝晉卿,自此博通經史、淹貫百家。

泰和六年四月,南宋主戰派宰相韓侂胄發動北伐,渡淮後迅攻占息、泗二州。而金章宗隨即命故韓國大長公主的駙馬、天德軍節度使仆散揆為南征統帥,渡淮反攻南宋。

這一年,十六歲的元好問赴并州參加府試,一日途經汾水,想起唐人「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的詩句,再想到眼下宋金戰事,大起懷古之情,在岸邊與同行友人徘徊吟詠不已。

此時有一獵戶經過,沿途向人兜售獵物,元好問見那人網中有恰巧有一對大雁,不由笑道:「汾水秋雁,倒是十分應景,只可惜這雁已死了。」

那獵戶聞言,向元好問笑道:「小官人,這對雁還有故事呢。我原本只捕到了一隻雁,另一隻被它逃脫了。那走脫的雁也不飛遠,就在半空中來回地叫,叫得網裡的那隻死命地撲棱,我怕它也掙脫了去,就把它殺了。誰知道天上的那隻看到了,大叫了一聲,發瘋似地猛衝到地上,折斷了脖子,死了。這才有了這一對兒。」

元好問聳然動容,扼腕嘆息道:「『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台』,雁為德禽,倒比人忠貞得多了。」說罷,當即買下雙雁,就地在汾水邊壘石為冢,將雙雁同穴合葬,並將此冢命名為「雁丘」。

汾水邊往來士人舉子見狀,皆多感慨,各自題詠。元好問更是文思勃發,當即口占一闕《摸魚兒》,昂吟道: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番寒暑。歡樂,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闕《摸魚兒雁丘詞》在眾多題詠中堪為翹楚,很快遍傳天下,並於其後千百年間蜚聲後世;而元好問本次科考卻未能如願,只得落第而歸。

次年,反攻南宋的金軍在東路戰場上一路攻至揚州,西路軍則攻克川蜀門戶大散關。宋軍誅殺叛將,奮力抗金,一場血戰後斬殺階州金軍將領完顏乞哥等,又奪回階州等地。

九月,一代名臣辛棄疾憂憤而死,臨終前仍不忘北伐中原,然而就在他死後兩個月,宋寧宗皇后楊氏暗殺主戰的韓侂胄,遣使向金章宗求和,並與金廷簽訂了稱臣賠款的嘉定和議,約定兩國世為伯侄之國、南宋增歲幣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金國歸還大散關與濠州等地、疆界與紹興和議相同,並約誓兩國不再開戰。

泰和八年,元好問再次赴長安參加府試,依舊名落孫山。年末,金章宗無子而崩,臨終前傳位於七叔完顏永濟,並重託他保全已懷有身孕的賈妃、范妃;而完顏永濟登基後立刻毒殺賈妃,強令范妃墮胎,斷絕金章宗所有後嗣,並立自己的兒子胙王完顏恪為太子。

次年,帝改元大安。同年,蒙古大汗鐵木真親率大軍征伐西夏,直抵都城中興府。西夏死傷慘重,急派使臣赴金求救,而皇帝不理金夏兩國唇亡齒寒之理,竟以「敵人相攻,我國之福也,何患焉?」拒絕了盟國的求援。

最終,西夏向蒙古求和,獻出公主以及許多金銀財寶、僕從牲畜,並從此依附蒙古,斷絕與金朝的邦交,還時時與金開戰、騷擾邊境。皇帝不勝煩惱,卻無可奈何。

大安二年,蒙古停止了對金歲貢,皇帝心中愈發不安,立即加固邊防,在金章宗修築的明昌長城之外再建長城,長達兩千里,耗費無數民力與財資。

大安三年二月,鐵木真親率十萬蒙軍從克魯倫河畔南下進攻金朝,此事非同小可,本應早有奏報上達天聽,然而皇帝禁止民間議論北境邊事,百官為討好皇帝也不願提及,因此直至四月蒙軍全線犯境皇帝才開始開始倉促布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