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临夏小额贷款 > 第56章 小微贷款(第2页)

第56章 小微贷款(第2页)

"只一件事我要叮嘱你,跟那些富商巨贾说清楚,朝廷办银行是为方便他们贸易之用的,讲的是一个诚实守信,凡存款一律自愿,凡取款一律自由。如果他们不信,朕可以写一份《大明银行公约》,向他们作出书面保证。"

"啊……用不着这样吧?"

"用得着。你召集那些富商巨贾开会,由他们公议出一个《大明银行公约》,朕签字画押后照着公约执行。"

朝廷要办银行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最先引起的是普遍性的恐慌。

二百年前,朱元璋和朱棣将政府信用败坏掉了,流毒至今,如今要重新挽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唐朝是一个很开放很外向的朝代,积及展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

北宋军事力量十分孱弱,但经济实力无比强大,其行的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通用货币。

南宋虽然是个偏安政权,经济影响力却是世界级的。

而明朝因为失去了货币行权,不仅失去了铸币税,更失去了对全国经济活动的调控和掌控。

大航海时代己经来临,明朝却仍然实行对商业的岐视和压制政策,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无不阻碍了工商业的展,错失了千年一遇的腾飞机会。

经过户部的反复解释,富商们终于明白,朝廷要办银行是真的,但往不往银行存银子全凭自愿,绝对不会采取强迫。存进去的是银子,取出来的也是银子,绝不会变成铜钱,更不会变成纸钱。

朝廷准备在全国开办十九家银行,遍布两京十三省,在北京的银行存银子,可以在洛阳西安广州的银行取出来。存了银子会有一个凭证,叫做存折,每存一笔每取一笔都会现场记录在存折上,加盖朝廷特制的印章,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这样反反复复解释,那些富商巨贾终于相信朝廷不是将他们骗进来杀,终于肯坐下来开会,并且议出了一个《大明银行公约》。

拟定公约的那一天,朱由检出席了他们的会议。当朱由检步入会场时,三千多名大小商人大感意外,纷纷起立。

朱由检示意他们坐下,郑重其事签字画押,盖上皇帝玉玺,张贴于户部大堂,公之于众。

并且对他们说:"

商业也是百业中的一种,也是不可或缺的。

从今以后,朝廷解除对商业的各种限制,保护商人的各种合法权益。

朝廷准备出台法律,规范各种商业活动,凡合法的商业活动,朝廷一律予以保护。

你们可以自由选举,成立商会。禁止各级官员扰害欺压勒索商人,一经现查实,严惩不贷。

当然,你们也得守法经营,按章纳税。不得坑蒙拐骗,不得缺斤少两,不得以次充好。"

底下的商人听了这一席话,无不欢欣鼓舞。

三个月后,最早的两家银行同时在北京和扬州同时挂牌开业。

扬州是南方商业中心,几乎汇聚了全国三成的现银,盐商、粮商、布商云集,如果能将盘踞在扬州的白银吸纳进来,朝廷的财政困境将会大为改观。

扬州银行开在最繁华的秦淮大街与盐司大街十字路口,原本是一座酒楼,户部出了一万六千两银子买了下来,装修一新后作为银行大堂用。

开业的第一天,扬州的大小官员都到场祝贺,场面十分热闹。

毕自严对这第一家银行十分重视,派了一个从四品的户部主事来主理这家银行。

萧主事本以为扬州这么繁荣富庶,又有朝廷和户部的加持,银行一定可以办得兴旺红火的。

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银行开业半个多月,生意极其惨淡,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半个月的时间,竟然没有经营到一家业务。

整个扬州银行除箫主事之外,还有二十四个人,每天的开支十分巨大,照这样下去,别说赢利了,自己养活自己都难。

毕自严来信询问扬州银行的经营状况,萧主事生怕朝廷怪罪,十分惶恐,乔装打扮了之后混迹于扬州街头的茶楼酒肆。

有意无意间听到了扬州市井间对银行的议论,原来扬州本来就有不少钱庄,在全国各地都开有分号,如今朝廷把银行开到扬州来了,就是从他们碗里面夺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