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网>药用植物学知识框架图 > 第20章 蕨类植物门(第1页)

第20章 蕨类植物门(第1页)

1。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组织的最低等的高等植物。

2。蕨类植物我国有61科223属,约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及西南地区,仅云南就有1000多种,在我国有“蕨类王国”

之称。已知可供药用的蕨类植物有39科,300余种。

3。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蕨类植物是最高等最复杂的孢子植物。

4。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大多数的蕨类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仅少数为一年生。

5。蕨类植物:根、茎、叶、孢子囊、孢子。

6。根:通常为不定根,形成须根状。

7。茎:大多数为根状茎,匍匐生长或横走。茎上通常被有膜质鳞片或毛茸,鳞片上常有粗或细的筛孔,毛茸有单细胞毛、腺毛、节状毛、星状毛等。

8。叶:蕨类植物的叶多从根状茎上长出,有簇生、近生或远生的,幼时大多数呈拳曲状,是原始的性状。

9。根据叶的起源及形态特征,可分为小型叶和大型叶两种。

10。小型叶没有叶像和叶柄,仅具一条不分枝的叶脉,如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等植物的叶。

11。大型叶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是进化类型的叶,如真蕨类植物的叶,有单叶和复叶两类。

12。蕨类植物的叶根据功能又可分成孢子叶和营养叶两种。

13。孢子叶是指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又称能育叶。

14。营养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又称不育叶。

15。有些蕨类植物的孢子叶和营养叶不分,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又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叶的形状也相同,称同型叶,如常见的贯众、鳞毛蕨、石韦等。

16。在同一植物体上,具有两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即营养叶和孢子叶,称异型叶,如荚果蕨、槲蕨、紫萁等。

17。在小型叶蕨类植物中,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的基部,通常很多孢子叶紧密地或疏松地集生于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如石松和木贼等。

18。孢子囊群有圆形、长圆形、肾形、线形等形状,孢子囊群常有膜质盖,称为囊群盖。

19。孢子的形态大小相同,称孢子同型,孢子大小不同,有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区别,称孢子异型。

20。产生大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大孢子囊,产生小孢子的囊状结构称小孢子囊,大孢子萌发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形成雄配子体。

21。蕨类植物的孢子成熟后散落在适宜的环境里萌发成一片细小的呈各种形状的绿色叶状体,称为原叶体。

22。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从单倍体的孢子开始,到配子体上产生精子和卵,这一阶段为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从受精卵开始,到孢子体上产生的孢子囊中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之前,这一阶段为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这两个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完成其生活史。

23。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主要包括有生物碱类、酚类化合物、黄酮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和其他成分。

24。通常将蕨类植物门下分为5个纲: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真蕨纲。

25。石松科陆生或附生草本。根不发达;茎二叉分枝;叶小型,单叶,有中脉,螺旋状或轮状排列。孢子叶穗顶生于茎端,孢子囊肾状,横卧于叶腋内。孢子同型。

26。石松科有6属,40余种,我国有5属,14种,药用的有4属,9种。

27。石松科药用植物石松(伸筋草)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直立茎高30cm左右,二叉分枝。叶小;线状钻形,螺旋状排列。孢子枝高出营养枝。

孢子叶聚生枝顶,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叶穗长2~5cm,单生或2~6个着生于孢子枝顶端,孢子囊肾形,孢子为三棱状锥形。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生于林下阴坡的酸性土壤上。

全草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利尿通经,孢子可作丸药包衣。

28。卷柏科

陆生植物,茎通常背腹扁平,横走。

叶小型,单叶,有中脉,腹面基部有一叶舌,舌状或扇状,通常在成熟时即脱落。孢子叶穗四棱柱形或扁圆形。

孢子囊二型,单生于叶腋之基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