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药用植物学基础思维导图 > 第18章 菌类植物(第2页)

第18章 菌类植物(第2页)

是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科昆虫幼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其子囊孢子为多细胞的针状物,由子囊散出后分裂成小段,侵入昆虫的幼虫体内,萌发并蔓延伸展,破坏虫体内部的结构,把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虫,冬季形成菌核,夏季自幼虫体的头部长出棍棒状的子座,子座上端膨大,近表面生有许多子囊壳,壳内生有许多长形的子囊,每个子囊具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细长、有多数横隔,它从子囊壳孔口散射出去,又继续侵人其他幼虫。

冬虫夏草主产我国西南、西北,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髙山草甸上。

带子座的菌核(僵虫)即药材冬虫夏草,含虫草酸,能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25。担子菌亚门全世界有1100属,16000余种。都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具横隔膜。

26。由担孢子萌发形成具有单核的菌丝,称为初生菌丝。

27。通过单核菌丝的接合,核不结合而保持双核状态,这种菌丝称为次生菌丝。

28。担子菌最大的特点是形成担子、担孢子。

29。细胞膨大成为担子,担子上生出4个小梗,4个小核分别各移入小梗内,发育成4个孢子——担孢子。

30。产生担孢子的结构复杂的菌丝体称担子果,为担子菌的子实体。

31。在形成担子和担孢子的过程中,菌丝顶端细胞壁上生出一个喙状突起,突起向下弯曲,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称锁状联合。

32。担子菌亚门药用植物茯苓

属多孔菌科。

菌核近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灰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白色或略带粉红色,由无数菌丝及贮藏物质聚集而成。子实体无柄,平伏于菌核表面,呈蜂窝状,厚3~10mm,幼时白色,成熟后变为浅褐色,孔管单层,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孔管内壁着生棍棒状的担子,担孢子长椭圆形至近圆柱形,壁表平滑,透明无色。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现多栽培。

寄生于赤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等的根上。

菌核入药,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33。担子菌亚门药用植物灵芝

属多孔菌科,为腐生真菌。

子实体木栓质,由菌盖和菌柄组成。

菌盖(菌帽)半圆形或肾形,初黄色后渐变成红褐色,外表有漆样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

菌盖下面有许多小孔,呈白色或淡褐色,为孔管口。菌柄生于菌盖的侧方。孢子卵形,褐色,内壁有无数小疣。

我国许多省区有分布,生于栎树及其他阔叶树木桩上。多栽培。

子实体入药,为滋补强壮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