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药用植物学基础思维导图 > 第6章 植物组织2(第2页)

第6章 植物组织2(第2页)

中的丝就是螺旋带状的次生壁从螺纹导管上分离的现象。

112。梯纹导管:管壁上呈横,条状增厚,与未增厚的部分相间排列成梯状纹。

113。梯纹导管分化程度较深,而不易进行伸长生长,多存在于植物器官的成熟部位,如葡萄茎等。

114。网纹导管:增厚管壁交织成网状,网孔为未增厚的部分。

115。网纹导管直径较大,多存于植物器官的成熟部位,如大黄的根状茎及根等。

116。孔纹导管:管壁几乎全面增厚,未增厚的部分为具缘纹孔或单纹孔。

117。孔纹导管直径较大,多存在于植物器官的成熟部位,如甘草根、拳参根状茎等。

118。有些导管出现中间类型,如药材大黄根的粉末中常可见到网纹未增厚的部分横向延长,出现了梯纹与网纹的中间类型,这种类型一般称为梯纹-网纹导管。

119。一些混合类型导管,一导管同时存在螺纹与环纹,或螺纹与梯纹两种以上类型,如南瓜茎的纵切片中可看到典型的环纹与螺纹存在于同一导管上。

120。管胞是绝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同时具有支持作用。在被子植物的叶柄和叶脉中也发现有管胞,但含量较少,不起主要作用。

121。管胞与导管分子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每个管胞是一个细胞,呈长管状,两端斜尖,两端壁上均不形成穿孔,细胞口径小,由于细胞壁次生增厚并木质化,使细胞内含物消失而成为死细胞,相邻管胞彼此间不能靠端部连接进行输导,而是通过相邻的管胞侧壁上纹孔运输水分,所以其运输功能比导管低,为一类原始的输导组织。

122。管胞的次生壁增厚似导管也有环纹、螺纹、梯纹和孔纹等类型,所以导管和管胞在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中要认真判断,常采用解离方法将细胞分开,再观察管胞分子形态。

123。筛管、伴胞和筛胞是存在于维管组织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

124。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是运输有机养料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的管状构造,筛管是由一些生活的管状薄壁细胞纵向接连而成的,筛管的每一个管状细胞称为筛管分子,这一点和导管相似,但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125。组成筛管分子的细胞是生活细胞,当细胞成熟以后细胞核消失,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不像导管那样增厚,筛管分子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具筛孔的横壁称筛板,筛板和筛管壁上筛孔集中分布的区域称筛域。

126。在被子植物筛管分子的旁边,常有一个或多个细长的小型薄壁细胞相伴,故称伴胞。

127。伴胞是生活细胞,其细胞质浓稠,细胞核较大,含有多种酶,生理上很活跃,呼吸作用旺盛。

128。伴胞和筛管细胞是由同一母细胞分裂而成的,其分裂产生一个大型细胞和一个小型细胞,大型细胞发育成为筛管细胞,小型细胞发育成为伴胞。

129。筛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运输有机养料的输导分子。

130。筛胞是单个的狭长细胞,直径较小,两端壁倾斜,没有特化成筛板,但侧壁上仍有筛域。

131。植物体内有些细胞具有分泌作用,能分泌某些特殊物质,如蜜汁、粘液、乳汁、树脂、挥发油等,由这些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即为分泌组织。

132。分泌组织的作用,有的能够防止植物组织腐烂,促进创伤愈合,免受动物侵害,排出或贮积体内废物等;有的还能引诱昆虫传粉。有很多分泌物能作药用,如**、没药、松香、松节油、樟脑、蜜汁等。

133。根据分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是积累在植物体内部还是排出植物体,而将分泌组织分为外部分泌组织和内部分泌组织两种类型。

134。外部分泌组织分布在植物体的体表部分的分泌组织,其分泌物排出体外。如腺毛、蜜腺等。

135。腺毛是具有分泌作用的毛茸,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来,由腺头、腺柄组成,其头部的细胞覆盖着角质层,而分泌物积聚在细胞壁与角质

层之间。

136。腺毛多见于植物的茎、叶、芽鳞、子房、花萼、花冠等部位。

137。蜜腺是能分泌蜜汁的腺体,由一层表皮细胞或其下面数层细胞特化而成。

138。腺体细胞与相邻细胞相比,细胞壁较薄,无角质层或角质层很薄,细胞质浓厚。

139。蜜汁通过角质层扩散,或经腺体上表皮的气孔排出。

140。蜜腺一般位于虫媒花植物的花萼、花冠、子房或花柱的基部。如槐、油菜、荞麦、酸枣等。

141。蜜腺除存在于花部外,还存在于叶、托叶、花柄等处,如蚕豆托叶的紫黑色腺点,梧桐叶下的红色小斑点及桃、樱桃叶片基部均有蜜腺,枣、白花菜和大戟属花序中也存在不同的蜜腺。

142。内部分泌组织:分布在植物体内部的分泌组织,其分泌物积存在体内。

143。根据内部分泌组织形态和分泌物不同,可分为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四种。

144。分泌细胞:分布在植物体内部,具有分泌能力,通常比周围细胞大,它们并不形成组织,而是以单个细胞或细胞团分散在各个组织中。

145。分泌细胞多呈圆球形、椭圆形、囊状或分枝状等。

146。分泌物贮藏在分泌细胞中,当分泌物充满整个细胞时,细胞往往木栓化而失去分泌功能成为死细胞,这时它的作用就像植物体内的贮藏室一样。

147。分泌腔又称为分泌囊或油室。

148。柑桔类植物的叶、果皮和桉叶等有分泌腔,贮有挥发油。

149。分泌腔根据形成过程和结构可分为两类:溶生式分泌腔、裂生式分泌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