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嬴政开始盘点 > 第150章 继承人之争(第1页)

第150章 继承人之争(第1页)

明朝永乐年间。

“朝廷初定,诸事繁杂,南有安南,北有蒙古都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啊!”

朱棣不由的感叹。

“唯今之计,只有主动出击,儿愿为父皇先锋!”

朱高煦极力撺掇朱棣亲征。

朱棣自然也是很想带兵出征的,但作为一个皇帝,他很清醒的知道,目前他的帝位刚刚稳固,又怎能轻易出京。

朱棣又想起朱能在征安南时病死,丘福又晚节不保,难堪大任,一时间也是头痛万分。

“老二你闭嘴!身为朝廷的王爷,整天嘴里都是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

朱棣实在不堪其扰,他不可能单独放朱高煦出征的。

【因为北征的劳累,朱棣病逝于回军途中。因为大军在外,朝廷无主,朱棣的左右近臣商议,绝对不能泄露皇帝已经逝世得消息。】

【内臣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商议,将军中的锡器收集起来做成棺椁,将朱棣收殓。又将棺椁放在朱棣的龙辇上,每天早晚照常上膳。大军继续向京师进,同时飞马派人密报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同时自己在南京做好一系列举动稳定局势。等南京一切安排妥当后,朱高炽才正式公开朱棣的死讯,开始丧。】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正式登基,是为明仁宗,颁布了大赦令,并改元洪熙。朱棣被安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与徐皇后合葬,尊谥称“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

,庙号太宗。】

【朱高炽不仅腿脚不便,而且胖得连马都骑不上,戎马一生的朱棣为何要选择他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呢?朱棣并非没有别的选择,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不仅也是嫡子,还英武非凡,多次冲锋陷阵,十分得朱棣的欢心。】

【虽然朱高煦有诸多优点,但是,朱棣经过反复权衡,最终还是违背了对朱高煦的承诺,选择了朱高炽做继承人。】

【朱棣这一艰难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他最爱的好圣孙朱瞻基,还考虑到了明朝的传承、官员的意见。】

【朱棣在继承人上的纠结,还是要从靖难时期说起。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第二年,朱棣开始起兵靖难。在此后长达4年的时间里,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一直留守朱棣的大本营,当时还叫做北平的北京,而次子朱高煦,则是跟着他一起出征。】

【在朱高炽镇守北平的日子里,朱高煦在朱棣身边,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并至少三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

【白沟河之战时,朱棣被敌军包围,箭射光了,佩剑也砍断了,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是朱高煦及时率援军赶到,救他突出重围。】

【后来,朱棣兵败东昌,连大将张玉都战死了。又是朱高煦及时率军赶到,击退敌军,将他了救出来。】

【浦子口之战,朱棣实在突破不了盛庸的防线,军队也都筋疲力尽不堪再战。朱棣都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准备和南京议和退兵。还是朱高煦赶到,并在之后的战斗中奋死拼杀,帮助他转危为安。】

【也就是在浦子口之战中,朱棣看到及时赶来救场的朱高煦,大喜过望,拍着他的背,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勉之!世子多疾。”

受到激励的朱高煦殊死一战,冲破了盛庸的军阵。】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于是煦殊死战燕王率精骑直冲庸阵,庸军小却。】

【这句话的含义,实在是让人想入非非。可以理解为,朱棣只是纯粹地,偶然地,在这么微妙的场合,叙述了一个朱高炽身体不好的事实。更可以理解为,作为大哥的朱高炽身体不好,朱高煦则是大有希望,成为朱棣的继承人。】

【朱棣此时绝对不是意外说出这句话的,这边正在打仗呢,朱棣闲的没事了,说他大儿子身体不好?朱高煦自然懂得其中的含义,他奋勇杀敌,跟着朱棣进入南京城,看着朱棣登上了皇位。】

【然后,在南京的即位的朱棣,给远在北平的朱高炽下了一道旨:改北平为北京,朱高炽仍旧镇守北京。】

【此时的朱棣,是大明的天子。南京,则是大明的都城。而作为朱棣嫡长子、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却只能留在北京。这就更加让朱高煦坐不住了。】

【此时,大局已定,朱棣登上了皇位,也就该考虑立太子的事了。而且这种事还不好拖。朱棣已经42岁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年龄算是半个老人家了。他的几个儿子,也早已成年。】

【历朝历代的的皇帝,在这种时候,也早就把太子定下来了。但是朱棣,却把这件事拖了整整两年。】

【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朱棣这是心里没底,让大儿子留在北京作为退路;或者朱棣刚刚登基,朝廷事务繁忙,他来不及立太子。】

【可在朱允炆都消失不见的当时,让一个文人世子留在北京,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呢?况且立太子,本就是亟待解决的朝廷要事,还有什么事会比这个更紧迫呢?还拖延的两年之久?】

【因此只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朱棣他实在拿不定主意,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立自己不太喜欢,也不像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还是任性一把,立自己喜欢的、靖难中也立了大功的朱高煦做太子。】

【朝中的大臣,此时也分成了两派。以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为代表的武将,站在朱高煦这边。而文官们,则大多支持嫡长子朱高炽。】

【武将们自然不用说,朱高煦也算是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了四年,靖难之前估计也没少一起打仗,他们当然选择同为武人的朱高煦了。】

【而大部分文官,可以说并不是支持朱高炽,而是支持嫡长子。朱棣已经是造反即位了,那下一个皇帝就必须是走正规途径继位的,大明也经受不起再一次动荡了。】

【朱棣犹豫了整整两年,也考虑了整整两年,和大臣商量了整整两年,终于,在永乐二年,把朱高炽从北京召到南京,立为皇太子。】

喜欢从嬴政开始盘点请大家收藏:()从嬴政开始盘点燃文书库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