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嬴政开始盘点 > 第143章 厂卫并立(第1页)

第143章 厂卫并立(第1页)

【朱棣即位后,因为他不是正常途径即位的,因此也和他老爹朱元璋一样,疑心病很重,因此又将一把被朱元璋尘封的刀拿了出来,这就是锦衣卫。】

【朱元璋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开国皇帝,为了监察百官,他创立了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其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都是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臣子是极为不信任的,但又想让臣子绝对忠于他,他想知道自家的臣子背地里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就应运而生。】

【洪武末年,借助锦衣卫的帮助,明太祖朱元璋频繁掀起大案,准备为后辈铺路。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朱元璋满意了,也有感于锦衣卫这把刀用不好容易伤己,便在晚年取消了锦衣卫,准备回归正常的文人治国的路子。】

【可等到朱棣靖难成功后,南京作为朱允炆的大本营,即便经历过一番血洗,可水面下不知还潜藏着多少反对朱棣的人。因此他就又恢复了锦衣卫,不仅如此还大大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力。】

【在朱棣手下锦衣卫主要用来诛杀靖难之役时的燕王反对派。诏狱一时间被建文帝旧部挤得满满当当,锦衣卫刑具刑法花样百出,旧部老臣被屠戮殆尽,明朝彻底完成政权大换血进入永乐时期。】

【在永乐一朝,锦衣卫可以说是风光无限。自永乐起,锦衣卫被分为中央部门、地方部门、流动部门,分支扩张庞大,人员成倍增加。普天之下,京城、边郊,六部尚书、卖豆腐脑的李大姐。只要是大明的地方,几乎都有锦衣卫的影子。】

【不仅如此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的皇位之争,更把锦衣卫变成了各方团体拉拢的对象,风光一时,权势滔天。】

【然而随着时间的展,朱棣手下的锦衣卫领纪纲野心逐渐膨胀,不但滥捕滥杀、敲诈勒索,还在满朝文武面前玩指鹿为马的游戏。甚至在皇帝选妃时,都敢先选出美人自己私纳。】

【朱棣在处死纪纲后,也深感锦衣卫权大难制,可他并未像他父亲朱元璋那样取消特务政治,而是一拍脑门,又建立了一个机构来监察锦衣卫,这就是臭名昭着的东厂。】

【明朝永乐十八年,朱棣建立了东缉事厂,设在北京的东安门北侧,简称东厂。东厂由皇帝信任的太监领导,负责重要情报和钦定案件事宜。】

【东厂负责监督锦衣卫干活,再向皇帝汇报。后来随着时间的展,东厂慢慢也具备了自行巡查缉捕的权力,涉及领域比锦衣卫只多不少。】

【同为特务机关,东厂与锦衣卫的区别在于“厂”

是宦官机构,而锦衣卫的“卫”

是军事机构。出于对外朝群臣的不信任,朱棣选择了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身影——宦官。】

【作为皇帝的近臣,宦官没有子嗣,也不受外朝干扰,生死权柄皇帝可一言而决,算得上皇权的一把利刃。利用厂卫机构,朱棣将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

【可能是朱棣觉得宦官就是比外臣可信吧,《明史·宦官传序》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宦官得有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宦官成为皇帝的耳目和心腹,明朝的心腹之病不可避免了。】

【在朱棣的推动下,宦官集团不仅被引入参政,政治势力也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断展壮大。特别是朱棣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从前朝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大大强化了皇权和专制统治。】

【终明一朝,锦衣卫和宦官深度干涉朝廷内政,对明朝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贞观年间。

唐太宗李世民叹息道“朕本以为这朱棣身为沙场英雄,治国能有什么好的方略,朕也可借鉴一二。可他竟行此蝇营狗苟之事,搞什么特务政治,还任由宦官干政,他难道不知,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坏在这些人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