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叶辰小说>嬴政开始盘点 > 第20章 女皇岁月(第2页)

第20章 女皇岁月(第2页)

李白则回答道:“我少时就被家人带回蜀中,在绵州长大,对碎叶城实在无甚印象。”

【唐高宗时期,由于与吐蕃的多次作战,使得唐朝对西域的控制极为不稳定,安西四镇又反复易手,因此李治最后放弃了安西四镇。直到武则天将其收复,武则天力排众议的操作,使得丝绸之路从此畅通无阻。】

【直到唐玄宗安史之乱时,唐廷大举召回边军平叛,吐蕃趁虚而入切断了四镇与中央朝廷的联系。吐蕃觉得这样一来占领安西四镇易如反掌,然而,四镇留守的唐军依然坚守各镇,英勇作战。】

【他们一直坚守到唐贞元五年,此时是公元789年,安史之乱于公元763年结束,也就是说四镇的将领坚守了近3o年,期间只得到过中央朝廷的口头支持,安史之乱后唐廷上升的势头被拦腰打断,再也没有精力经营西域了。】

【李隆基真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罪人,唐朝在他手上达到了极盛,也在他手上急下滑,成为了历史上着名的前明后暗的君主典型。】

武周时期。

武则天一拍桌子:“混账!朕还以为他是个有为明君,国家交到他手上竟落到如此境地。”

转头问道:“那个混账还没进宫吗?”

上官婉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之前已经去传临淄王了,想来正在路上。”

武则天一脸怒气的坐在那里,等着李隆基来见她。

唐玄宗时期。

李白痛心的对杜甫说:“国朝已现颓势,朝堂之上尽是些争权夺利的小人,陛下又宠信杨妃,任其家人祸国殃民。想那杨国忠本是不学无术之人,只因贵妃受宠就能权倾朝野,国家如何不乱!”

此时,远处的长安。

李隆基之前笑的多开心,现在脸色就有多难看。

之前说唐朝在他手中达到了极盛,周围百官纷纷朝贺,谁知光幕话锋一转,自己又成为了唐朝的罪人。

李隆基脸色青一块白一块,十分难看,杨国忠趁机上前进言道:“陛下,这安史之乱定是那安禄山乱我大唐。此胡深受陛下厚恩,不思回报,反倒作乱,陛下要早日将其铲除,国家方能安定啊。”

李隆基面色难看:“传旨,召安禄山进京。”

【接下来武则天派遣将军李多祚、王孝杰等人多次击败突厥等外族。因此长寿三年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端门外,铭纪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武则天同意。】

【证圣元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尊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并于同年十二月,由神都出,在嵩山封禅,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

【万岁通天二年四月,武则天又铸九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将九鼎按方位置于于明堂廷内。】

【同年,来俊臣因诬告武氏诸王、太平公主、李显、李旦等人共同谋反,被众人共同参奏到武则天面前,武则天为消除天下怨愤,下令历数他的罪过,将来俊臣处死,并将其家产全数抄没。至此,在武周朝堂上延续十四年之久的“酷吏政治”

就此宣告结束。】

【圣历元年,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4岁高龄了,她必须要考虑继承人问题了。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子弟为谋求太子之位,几次三番劝说武则天:“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

武则天因此犹豫不决,她本心肯定是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的,毕竟侄子肯定没有儿子亲啊,但是如果传位于儿子,那自己的武周革命又算什么呢?她更害怕的是遭受到如吕雉死后那样的清算。但传给侄子不给儿子她又很不甘心。】

【此时宰相狄仁杰对武则天说道:“姑侄和母子相比,哪个关系比较亲近呢?陛下如果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的。”

又极力劝说武则天召回李显,武则天这才下定决心,不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