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魏逆 起点 > 第75章 取轻(第2页)

第75章 取轻(第2页)

而他方才意在取满宠第三个方略的缘由,就是想让淮南战线也能做到戎卒自给

在夏侯惠的上表中提及具体谋划了。

他在上表中,也如满宠一样将关乎偷袭皖城的前因后果以及利弊细细说了一边,也谏言了或破城虏民而归、或顺势占据皖城谷地的两个选择。

但与满宠不同的是,他对破城虏民而归这个选择言之寥寥。

仅是以“贼吴恃前番石亭之战,以我魏国淮南兵马寡少、不复有攻伐之力,如若我军趁其不备而掩袭,必可功成而归也”

之言便带过了。

而在如何占据皖城谷地这个选择上,以及占据这片谷地后能为魏国带来的裨益上,他言之甚详。

他觉得守备这片谷地不失,魏国只需以八千精锐戎兵常驻即可。

但士家的数量至少需要两万以上。

且为了让这些士家能奋勇作战、在贼吴日后反扑中力保城池不失,他建议庙堂能给予士家梦寐以求的放籍。

仍是依着秦国时的隶臣赎身制度,在先前临阵有斩之功可赎家小的定论之上,再附加恩诏只要皖城谷地不被贼吴夺去,所有戍守的士家每服役两岁皆可以赎家小一人归入民籍,且画田亩予之。

若有阵亡者,不管服役多久皆特恩其家小一人归民籍。

自然,庙堂予厚恩赏重,也会对应的制定严法苛律来约束与惩罚。

乃是建议在临阵逃脱、不尊号令皆斩之的常规军法之外,还要增添守土不利的问责制度。

如吴兵化整为零以小队频繁来侵扰时,每被毁多少田亩而护田的士家需要斩杀多少吴兵方可免责;每个戍守点被焚毁,驻守的士家需要杀伤多少吴兵方可无罪;尚有贼吴大举来围城攻打时,士家必须要坚守城池半年不失,方可让在后方的家小不被连坐

是的,坚守半年,而不是魏军律规定的百日。

这种问责制度,可以看出夏侯惠几是照搬秦国变法后的军律了

但天子曹叡觉得可以推行。

因为这种奖励与问责机制,也是摸索着推动士家变革的另外一种尝试啊

况且,他并没有觉得夏侯惠谏言占据皖城谷地的方略急功近利,甚至以为夏侯惠与满宠二人所意属的战术,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那不过是少壮者锐意进取,而老臣万事求稳妥的理念不同罢了。

而天子曹叡更倾向于取夏侯惠之策,并非只是因为他也同样处于锐意进取的年纪,更因为夏侯惠在上表中还讲述了占据皖城谷地后,淮南战线与魏国社稷将迎来的好处。

不是什么为国辟土、挫败贼吴扬魏国军威、为国添户这些显而易见的裨益。

而是关乎治国之政。

一者,淮南战线可做到戎兵自给自足。

从江东的角度出,他们自然不会坐视魏国全据庐江郡、增添另一攻吴途径的。

故而,他们日后必然会多番兴兵来攻打皖城谷地。

如此一来,合肥那边迎来的战事就相对少了,而庇护在寿春城后方的淮水两岸,更可以迁徙民屯或士家前来安心屯田积谷了

以淮水两岸的肥沃土壤,只要屯田人数充足,出产供应整个淮南各部兵马绰绰有余。

二者,乃是趁此机会加士家变革、从民屯募兵的制度,进而慢慢演变成为制衡九品官人制的国策。

可能是知晓了,前番天子曹叡以不复让校事协助纠察屯田积弊作为让步,让公卿百官们附和士家变革与从民屯募兵举措的事情了吧,夏侯惠在此番上表中,还很详细的向天子解释了他先前上疏时为何节外生枝,添增民屯募兵之事。

他是想以此为契机,再复秦汉时的军功制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