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我父刘玄德免费 > 第114章 战后封赏(第1页)

第114章 战后封赏(第1页)

第114章战后封赏

自臧霸入郯城之后,各种喜报接踵而至。

先是陈登顺势北上,接收阳都、临沂诸县,顺利合围莒县。

随后,莒县出城犒军,表达降服之意。

第二日,萧建出降,莒县开城。

莒县一下,琅琊北部诸县闻风而降,一日三报,不过四日,全部送上贺表,归附州府。

陈登顺势调拨出原定部曲,驻扎莒县,大军则班师回朝,顺来路水路并进,返回郯城。

去的时候,水路还是逆水行舟,回来时顺流直下,度更快。

不过五日功夫,大军已经抵达郯城。

四月上旬,春暖花开。

徐州大军平复琅琊,成功凯旋。

州牧刘备出郯城五里迎接陈登,犒赏全军。

全军士卒每人麻布半匹,粟米半石,钱五十,各级将校另有封赏。

另今夜犒劳全军,每一什赏肉十斤,酒一瓮,放假三日,全军欢庆。

可别小看这点钱,一匹麻布就值三百钱,粟米一石也需两百钱,这一份下来,等于每个士卒能够获得三百钱。

可别小看这三百钱,东汉末年,州郡兵的薪酬是非常之低的,月俸只有折合一百二十钱的米粮供应。

与西汉不同,西汉时郡兵是国家编制,待遇虽不及中央军,但也是郡国长吏的标准。除去年俸外,还时不时的有奖赏、犒劳下。

除此以外,一旦参与战斗,还有战利品可分。

因此,西汉时人人以参军为荣,想要当兵,还要参加郡国的武试,不合格的都当不了兵。尤其是射艺,乃是重中之重,神射手和强弓手最受礼遇,甚至会有州郡高官以宾客之礼相邀。

东汉时却截然不同了,虽然东汉秉承西汉,一样实行征兵制和募兵制双规并行的策略。

可因为政治制度的变化,东汉已经不能再像西汉那样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底层了。

东汉的豪强已经落地生根,渐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毒瘤,不断的汲取着大汉的养分。

因此,东汉的财政收入,从中期开始就一路雪崩,导致东汉的兵役制度也开始严重崩坏,一方面导致中央军不断缩编,从战争主力的定位,缩减成了战争骨干部队。

从一开始就可以直接出征,变成了需要大规模战争时,开始临时招募三河、关中地区的良家子从军,然后以原有的北军作为底层士官,进行临时扩编。

所以除了洛阳常备军的待遇还能勉强保持以外,就连边军的待遇都大幅度下滑了,至于征召兵,那更是没有军饷,唯一的报酬就是战利品的瓜分权以及打赢了之后的朝廷奖赏。

至于像刘备所在的徐州这种内地郡国,那情况就更恶劣了。

光武在东汉建国之初,就彻底罢废州郡郡兵的编制,使得内地州郡两百年不闻兵戈。

即便黄巾之乱时,东汉中央不得不重新给了郡国郡卒的编制,但一来编制太小,二来训练和骨干已经断代,郡国兵卒完全蜕变成了菜鸡,甚至连有些战斗经验的黄巾军都不如。

而且最惨烈的是,这些郡兵因为没有编制,所以待遇很差,勉强就是够一个人吃饱饭,甚至无力供养家人。

更糟糕的是,这种恶习随着军阀混战而变成了常态,各军阀的主力军竟然以郡国兵待遇为常规待遇。而长年累月的灾荒,也使得许多民众为了一口饭吃就愿意当兵,大大降低了各路军阀的征兵难度,又进步的让军阀士卒的待遇继续降低。

当然,各地军阀为了提高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也提升了军队的待遇,但这仅限于核心部曲。

比如曹操的亲卫和精锐部曲,是能够拿到绢帛、粮食为主的军饷的,但数量也远远比不上东汉。

哪怕到了日后曹魏开国,曹魏的中军待遇,都没东汉北军待遇好,更别提和西汉时期比了。

刘备在徐州最开始也是同样的策略,给自己最为精锐的亲领部曲,士卒的月俸高达两百五十钱,至于其他主力部曲,就只有两百钱到两百二十钱。

至于郡国兵和曹豹、许耽部的丹阳兵,那就对不起了,一文钱都没有,只给饭吃。

现在刘封直接放了人均三百钱的赏赐,等于是加了精锐士卒一个半月的月俸,而普通士卒在刘备麾下还是第一次看见赏钱,徐州军将士们自然非常高兴。

而刘备为此付出的是整整六百万钱,这还没算将领们的大额赏赐。

刘备刚刚充盈起来的府库一下子又变得干瘪了。

不过好在陈登还带回来了六七百万钱,以及几十万石粮食,尤其是粮食,可是大大缓解了刘备的压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