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宫廷悠游岁月全文免费 > 第 87 章 宫廷岁月087(第2页)

第 87 章 宫廷岁月087(第2页)

“臣妾在深宫之中,哪里能得来传国玉玺?”

方采薇仿佛是为郭敞的‘玩笑’而笑,而后才解释道:“说起来远不是一桩多入眼的事儿,还是臣妾的父亲。。。他是那个样子,可臣妾也不能放着不管,到底叫人送钱给他,算是做女儿的供养。”

“只是给他一些钱财,到底会用完,倒不如给他找个事做,说不得忙碌起来,还能叫他戒了赌。”

“臣妾思来想去,这京师之中稳妥的营生不多,买卖建材倒是一样。。。这京城里的人越来越多,人来了就要住房,哪能不用这些?”

这也是真实情况,因为大燕的户籍制度并没有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们想要进城就能进城。而且不是本地城市,真不怕路途远的话,直接上京也可以。这样一来,好处是农民失去土地后,地主剥削的太严重了,他们还可以进城谋生,没那么容易爆发农民起义。

坏处的话,自然就是城市扩张,负担加重。。。在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社会,城市化率太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麻烦。

“。。。没成想,这次买来许多建材却是捡着了,因着官家要将金明池修做皇家园林,倒叫京师建材大涨。。。这也是托官家洪福。”

“臣妾的父亲大赚了一笔,他自分了一些利,臣妾也因此得了写余钱。臣妾想着,也不缺钱,何必将钱财搂在手中?便托人在宫外寻了一些古玉。”

“咱们这宫中也多是爱玉的,古物更是时下正受追捧。臣妾买些古玉在手边,无论是自己赏玩,还是将来遇上要送礼的时候,都用得上——这古玉是得了,其中多数都是一些好认的器物,只有一件,其他人也看不大出来,只说是‘镇圭’。”

“臣妾瞧着却觉得像是古代君主祭地的礼器‘玉琮’。”

说着,方采薇已经交赵秀姑将带来的盒子捧过来了,那可不是一个小盒子,打开来里面就装着一只黄玉制作的器物。外方内圆,按照古制有十一寸见方,十分厚实,一眼看不出是做什么的,但确实很有礼器那味儿。

是的,郭敞也看不出这东西是什么,但他作为经常接触礼器的皇帝,对于礼器确实有一种‘直觉’。

“镇圭?”

郭敞不大了解这个,甚至可以说是没听说过。

但这确实是一段时间内大家对‘玉琮’的错误认知,这种外方内圆的礼器,大家实在不知道是什么,甚至还有人觉得这大概是一种特殊的玉璧、玉瑗之类——也有很多人不认可这种说法,却又说不出能服众的见解,便有了‘镇圭’之名。

这都是金石学内部的‘小小争论’,郭敞一个皇帝,对于新兴学科内的‘前沿问题’不了解,实在是太正常了。

“镇圭朕是不知道,不过玉琮,可是《周礼》之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那个玉琮?”

郭敞拿起盒子里的黄玉琮:“天圆而色苍,所以以苍璧祭祀上天,大地方而黄,所以用黄琮祭祀土地。”

“如

此看来,此物是玉琮倒很有可能。”

郭敞对‘琮’的了解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这是一个已经失传,只有书上文字记载的古代礼器。

相比起玉璧一直以来的流行,玉琮真的失传的很早。

郭敞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玉琮,隔天还找了擅长金石的大臣来看。听郭敞说这可能是‘玉琮’,有个大臣就不小心捏断了胡子,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妙极!妙极啊!臣怎么没想到呢?”

那大臣朝郭敞拱手道:“臣以前也见过仿佛的古物,只是没有这个大而已,当时也以‘镇圭’呼之,却是没想到玉琮上头。”

“大约是过去的太小了,而文献所记的,多是天子一级的玉琮,更不容易想到。”

另一个大臣冷静一些,很快说道。

“按《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大琮十有一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倒是对得上了。再者,《说文解字》也有‘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之说。大小不同,但等级不同,这种差异很寻常,玉璧也都是有大有小的。而车釭之形,这是说的很清楚了。”

这时候,之前那个大呼‘妙极’的大臣也反应过来,连忙道:“官家,要说讲的最清楚的,还是郑玄为《周礼》所作之注,‘琮之言宗也,八寸所宗帮。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外方内圆之象正是如此!”

都是研究金石之学的,这些文献倒背如流没问题。之所以熟悉这些,还是没能得出镇圭就是玉琮的结论,这不是傻,而是知识的融会贯通本来就有一定障碍。别说是这样复杂的‘新发现’了,就是现代人学外语,外语单词翻译成中文没问题,也不代表同样的词,从中文换成外语单词就行了。

这有点儿像是在做连线题,连的顺利自然没问题。但如果中间就是卡住了,连不上,也不是奇怪的事儿。

郭敞很高兴确定方采薇献上来的古玉就是玉琮,而且根据大臣们说的,这么大的玉琮,只能是古时天子用来祭祀的——虽然这肯定不如传国玉玺来的厉害,能够佐证郭家得天下的正统性,但多少是个‘祥瑞’呢。

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什么白鹿、灵芝等大家说是祥瑞,才真是祥瑞的东西,玉琮可是有《周礼》做背书的——关于什么是祥瑞,确实是有相关标准的,历朝历代细则都不同,但非要说的话,也是人规定的。

人自己规定的,一开始还好,后来大家看穿了,信的人也就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