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古今中外学艺录 > 第216章 把李景华捆成了粽子(第2页)

第216章 把李景华捆成了粽子(第2页)

“嗯……啊……哦……行,行……”

中年人支支吾吾半天,愣是没给出个具体时间。这下侦探心里的小鼓敲得更响了,这家伙越可疑了。

中年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庙会,侦探则不动声色地尾随其后,考虑到已经露过面,不便直接跟踪,于是他灵机一动,假装闲逛,晃晃悠悠出了庙会,紧接着一路向东,潇洒地拐了个大弯往南而去。

其实,侦探的智囊团——侦缉分队,就潜伏在西边巷子里。侦探一路狂奔,奔回分队驻地,迅召集了几位身手矫健的探员。

他们刚闪出巷口,好家伙,那中年人的身影正好从巷口晃悠过去,朝南边溜达。侦探眼疾手快,指着他远去的背影,压低声音对队友们下达指令“就是他!跟上!”

众探员心领神会,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如影随形。

中年人像只狡猾的老狐狸,七拐八绕,最终钻进了正阳门外一条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的小巷深处的一家小店。侦探们眼巴巴地看着他消失在视线中,随即展开了一场“巷战”

,纷纷隐蔽在小店周围,决心来一场耐心大考验。

然而,这黑夜漫长得仿佛故意跟侦探们作对,他们硬生生等到了月上枝头、星星打盹,愣是没见那中年人踏出店门一步。大伙儿无奈之下,只好先撤回队里,养精蓄锐,静待明日再战。

第二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侦探们便精神抖擞地杀出城,直奔那家神秘小店。果不其然,天刚蒙蒙亮,店门“吱呀”

一声打开,从中迈步而出的正是昨夜的主角——李姓中年人。侦探们默契地交换了个眼神,新一轮跟踪行动就此展开。

中年人出了小巷,大摇大摆上了进城的公交车,一路摇摇晃晃,直到北新桥才下车。接着,他又如闲庭信步般穿越了几条街巷,最终在安定门大街的一家旧货店门前停下脚步,推门而入。

侦探们见状,立刻分散开来,有的负责把风,有的悄悄靠近店铺,准备一探究竟。其中一个胆大心细的侦探更是使出“顾客伪装术”

,大摇大摆走进店内,一边装模作样欣赏货架上的旧物,一边竖起耳朵,试图捕捉中年人和店主的对话。

只听得店主对中年人说“您上次那物件,早被人买走了。这次这件也有买家,不过人家坚持要有原配架才肯交易。您赶紧把架子送来,这笔买卖保准赚翻;要不按时交货,这机会怕是要飞喽!”

中年人一听急了,脸涨得跟熟透的番茄似的,嗓门也拔高了八度“你先让我把铜炉拿回去,有急用!回头我把上次收的钱退你,或者我用完再把铜炉送回来,还让你帮忙卖!”

店主一听,连连摇头“哪能说拿走就拿走?这不合规矩啊!”

任凭中年人磨破嘴皮,店主就是铁了心不肯松口。中年人急得团团转,最后只能恨恨地离开旧货店,留下一串愤怒的脚步声在街巷间回荡。

眼见中年人灰溜溜离去,侦探见缝插针,上前搭讪店主“老板,您二位刚才争执啥呢?这么热闹?”

店主却摆摆手,满脸堆笑“嗨,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显然,这店主嘴上抹油,滑得很。

侦探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闪亮的侦探证,往柜台上一拍“实话告诉您,我们可是侦缉队的,专程为追查一起盗窃案而来。您要是痛痛快快说实话,咱就当无事生;否则,您就得跟着我们回队里走一趟。到那时候,是福是祸,可就不好说了。您琢磨琢磨?”

店主一听,脸色瞬间变了变,看来这回真是藏无可藏了,只得竹筒倒豆子,把事情原委和盘托出

“那位仁兄名叫李景华,以前我跟他八竿子打不着。半月前,他揣着个铜炉来我这儿寄售,还说‘有个楠木架子碍事,先不带了,您先瞧瞧这炉子。’我一看,嚯,这炉子来头不小,明朝宣德年间(明宣宗那会儿)的宝贝,全身裹着浆,质地顶呱呱,绝对是稀罕货。我琢磨着配上架子,准能卖出个天价,就让他把架子带过来再议价。他便抱着炉子走了。过了几天,他又来了,带来的架子跟炉子倒也挺配,就是看着忒新,像是刚做的。不过一般人不仔细瞧,还真瞧不出破绽,我就没多想,跟他谈好价钱,给了钱,他留了炉子和架子,转身就走了。”

隔天,这李景华又揣着个铜炉找上门来,嘿,这炉子跟前一个长得就跟双胞胎似的,毫无二致,同样出自明朝宣德年间的大师之手。我盯着他问“这回架子带来了没?”

他倒也痛快“有,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