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再启风华一般指什么人 > 第41章 于谦入京二(第2页)

第41章 于谦入京二(第2页)

和“小考之年”

,先说大考之年,这是很难遇到的,因为不论是进士科还是举人科,都是三年一考,唯有童生科,秀才科才是每年都考的,而且童生和秀才考,因为是地方性考试,所以仅仅是大月份相同,具体时间却是各有不同,到了秀才考考完之后,紧接着当年之内就有举人科,来年春天就有进士科那就是“大考之年”

,不要以为大明自太祖钦定考八股后,就真的只是写一篇命题作文就能走上仕途了,那根本就不可能,等你考上秀才后,每年都要参与一次市级教育局也就是府级学政官的考核的,甚至举人科开考之前也会来一场内部考试的,只有前三十名才能够享受国家给予的免除束修的待遇,同时官学还会给你一本“秉贴”

,有了这个你就可以每个月向当地政府领一份米粮,秀才中的前十名则可以多领一份。至于三十名之后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不但不“秉米”

,还要自己负担自己的开销,毕竟资源有限,而且秀才想要考举人必须在户籍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工作一段时间,还要表现良好,以获得政府给的“证明”

,有了这个证明才能够去参加举人科,而且举人科考过了,仍然要参加政府的工作甚至可以担任佐二官这样的职务,知道进士科开科获取政府给的“证明”

,当然已经考上举人的学子就不需要这个证明了,但是众所周知,大公司招人同等学历,同等年龄下,有工作经验的必然比没有工作经验的要强上不少。对于进士科考试也是如此,因为进士科已经不考学识了,考的其实是你的治政理念,毕竟哪怕是三甲同进士,也是要外放为官的,若是没有相应的经验,怎么能够做的稳官位?

所以不要以为考上秀才后有了免税权,就真的衣食无忧了,考不到前三十就必须自己吃自己的,而供养一个学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已经是极难了,哪怕给你免税,了一个秀才最多只能免个人税五十亩地。能供得起一个秀才的家庭又有几个?

所以很多的学子其实更愿意参加“大考之年”

,因为秀才科之后不到半年就是举人科,考上秀才之后一边温习,一边“实习”

也仅仅是三两个月,直接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了,一旦成了举人,那么就可以整个家庭免税,这样一来就可以缓一缓了,这也是明朝很多平民出身的官员为什么在科举刚开始的时候童生,秀才,举人一遍过,然后进士科的时候却不再去考的原因之一,除了要沉淀自己以外,就是为了积攒路费,毕竟进士科是要“进京赶考”

的,错过这一届,到下一届中间三年时间,除了家里可以因为免税积攒更多以外还可以用自己的特权让人挂靠多获利益,还可以参与到政府工作中,增加实习经验,而且因为是举人,基本上就是在省里挂名了,省里的教育资源自然就更多了,不管是求学还是接触的老师都更厉害,学的自然就更多了,获取的“证明”

含金量自然更好。考进士的时候就更有把握了。可要是不幸遇到了“小考之年”

,那就难受了,秀才科考完来年秋天才会有举人科,这一下子就要有一年的空窗期,其中最少半年的时间都要在政府“实习”

,而且还要参加官学的“季考”

和“摸底考试”

,一不小心滑出三十名开外,那就更难受了,举人科考完了,还要再等半年甚至是一年才能考进士科,这又是一个空档期,虽说成了举人之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可一旦完全松懈那一辈子就没戏了。于谦就是如此,恰好是“小考之年”

,但因为家庭殷实,父亲自小对其严厉教育,让于谦度过了这较为难熬的小考之年。可惜的是科名不高。

不过终究是熬过来了。一阵冷风让于谦从回忆之中缓过神来,这才现已然到了顺天府衙门,看了看庄严肃穆的衙门口,抬脚走了进去。

京师,我于谦来了!

喜欢再启风华请大家收藏再启风华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