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红楼读书郎全本免费阅读 > 第三十九章 王爷与王爷加更(第1页)

第三十九章 王爷与王爷加更(第1页)

第210章王爷与王爷

忠顺王府内,陈恒才下马车,就被人请到府内。他来京师时日也是不短,各处豪宅更是去过不少。除了上次贾府之会,因沾了林伯父的光。其他诸如韦府、辛府、晋王府,陈恒过去时待得虽然愉快,却绝少有像王府下人的这般亲切劲。

这事说来实在奇怪,陈恒看着面前几个作笑的下人,一个在前小步慢走引路,一个在后头端着茶水,似乎随时在等客人喊渴,还有两个在旁扇着风。也不知是忠顺王府向来如此富奢,还是忠顺王爷另有所求?

陈恒不解,只好带着疑问,沿着游廊前行。才隐约看见中堂的所在,就在遮掩的绿意中,依稀站着一个人影。待走到近处,见是一个模样跟李贽有七八分相像的中年男人。还不等陈恒上前行礼,忠顺王爷李安站在门前,未语先笑,“你就是扬州的陈持行?”

“有劳王爷久侯,正是下官。”

陈恒快步上前,还未行礼便被李安牢牢握住手,李安开玩笑道:“我这等的算什么,皇兄等的才叫辛苦呢。你快随我进来。”

闻言,陈恒还在愣神之际,人已经被拉进中堂。稀里糊涂的在李安一声声‘只管坐’的吩咐下,才让自己的一半身子挨着座椅上。

“在我这,不用拘礼客气。”

李安扫了陈恒一眼,又示意对方喝茶。同样的话,李贽也说过。陛下说出来,更叫人不敢放松。可李安一说,却叫人不由自主的相信。大概也是对方随意的姿态,让人觉得亲切。

“是。”

陈恒应了一声,端起茶杯时,还是恭敬的侧了侧身子。他跟李安初次见面,知道对方是陛下的心腹胞弟,可吃不准王爷的性子,干脆秉持着本性行事。

李安多瞧了一眼,没太在意。他的性子不如李贽威严,也不是太子李贤那般柔和。左右自己也不想争皇位,乐的当个太平王爷,有的是时间跟这些简在帝心的人慢慢打交道。

“陈大人若是不介意,我就随皇兄喊你一声持行吧。”

李安有意亲近,话语听起来松快又随意。陈恒微微放下心神,点点头。李安又道,“持行,今日找?来,确实有一事要麻烦你。”

“王爷请吩咐。”

此事说来也不复杂。李安坐在明亮的中堂内,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讲清楚。如今是八月初二,下月末是李贽的生辰。他这个做皇弟的,领了陛下的差事,也想借机准备些合李贽心意的贺礼。

只是李安知道,他的皇兄身上有点犯轴。说好听点叫顾及青史名声,说难听叫沽名钓誉、好名喜功。他是不觉得靠几分勤俭,就能洗刷李贽谋父夺位的恶名?

还不如痛痛快快过个日子,到时人都死了,谁还管身后事。李安这样想,可谁叫陛下是他亲老哥呢。李贽想要的,自然是李安要去做的。

既然李贽不喜欢铺张浪费,那就办些利国利民的事情,拿来取悦李贽。李安将自己的来意说明白,补充道:“我前几日才请了姚郎中,问了他有没有好的法子。他就跟我举荐了你,说想要赶在九月末做出样子来,非你莫属。持行,你可不要推辞啊。”

心领过姚自然的举荐好意,陈恒知道眼前是个机会。可谨慎的性子,还是叫他多问一句,“不知王爷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贺礼。下臣能力有限,就怕尽心尽力后,反误了王爷的事。”

都是久在官场上厮混的狐狸,李安自然不会以为陈恒没听懂自己的话,追问着贺礼的样式。就道:“皇兄喜欢什么,我就送什么。越漂亮越好。”

那就是民生政绩越漂亮越好咯?陈恒心中已经有数,便沉下声来思考此事。兵部公函上说,李安此次离京,是去前头替换王子腾,主领辽东都司,节制各地州府军政。相当于一个权力、管辖范围都极大的巡抚。

光手中这份权力,要帮着李安办事,就比扬州时容易许多。陈恒心中已有五、六分把握,又细想手中能打出的牌。思考着沈州、京师、扬州等地的联系,正琢磨着办法,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丝可能,顿时震在当场。

见陈恒脸上露出异样,李安不免好奇道:“持行,你可是想到什么?”

陈恒实在是有些心虚,又有些激动难耐。他咽了咽口水,小心的试探着:“王爷,要想办成、办好此事。我们难处可是不少啊。沈州到扬州,路途遥远。沿途关卡重重,就是拿着兵部的公函通行。从沈州到京师就是半个月,从京师到扬州又要七、八日。”

李安也不是蠢人,听到陈恒的话,也是不住点头。他知道自己若是有心使力,九月前必然能做下一份漂漂亮亮的业绩。拉些沈州当地的富商大户,捐钱买物也能摆个样式出来。可他是谁,他已经是朝廷的王爷。用这吃力不讨好的法子作甚,事后一落千丈,反而坏了自己在李贽心中的印象。

所以能踏踏实实的办稳此事,能在九月前多来几次生意走动,那是最好不过。李安耐着性子,问道:“持行要是有什么想法,就只管说来。”

“依我看,王爷要是急着为陛下贺喜……”

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微微握紧,陈恒强装镇定道,“只走陆路的话,必然行不通。真要做成此事,只有走海路。”

李安听到这话,也是被吓了一跳。喃喃一句:“海路?!”

又不敢置信道,“会不会太冒险了。”

海上随便来个大风大浪,就是船翻人亡。到时候就不是贺礼了,李贽不把他们俩的头拧下来踢着玩,都算是给他们俩面子。

可陈恒听出了李安的意动,只要不是当场否决,就代表事有可为。他抓紧蛊惑道:“王爷有所不知,海上虽多风浪,却只在夏季发生。”

每年五六月,正是海上的台风旺季。倭人夏季极少出现在沈州的原因,也是在这里。从七月入秋开始,台风就鲜少出现。如今更是八月,按理来说,海路的情况会好些。

李安还是觉得不保险,又问了陈恒有没有根据。这事,还真有。陈恒记忆力好,挑了五六月的京师雨量,又点名:“王爷若是不放心,还可以去钦天监里调出文书一看。若夏季京师雨日过半,海路可为。若是少,则此事不可为。”

陈恒两辈子都是沿海人,从家里的老人听了不少关于台风的事情。农家人有农家人的观测方法,这是老祖宗一代代流传下来。虽不科学,却极为实用。

“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