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红楼读书郎全本免费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君欲往何方(第1页)

第三十二章 君欲往何方(第1页)

第203章君欲往何方

京城住,真是大不易。

扬州会馆在城东的五老胡同,此处落在外城。想要进到内城的晋王府,要走很长一段路,穿过崇文门,再沿大街一直到东四牌楼左拐,最后过几道弯才能抵达。

李贤担心陈恒第一次来京找不到路,特意派了马车来接人。乘坐晋王府的车驾,一路上自然不需要停停走走,避这家让那家。可就这样畅通无阻,等到了地方也花去两刻多钟。

陈恒这样的身份,自然没有出门迎接的场面。等他在下人的带领下,走到王府中堂。就见此处坐着不少官员,曾任扬州乡试副考官的姚自然竟然也在其中。

这堆人里,官职最大的是户部左侍郎:杨思恭。陈恒走进来时,杨思恭正在慷慨陈词。陈恒在李贤的示意下,陪坐末端,与另外两个举子、三个进士一起。

之所以能认出这五人的身份,是因为穿着的关系。举人的服饰有颜色之别,进士到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能进到晋王府的,没点身份、本事可不行。

陈恒住的最远,来的最晚。索性就坐在最后面的位置,看着前头的大官们高谈阔论。他听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李贤跟杨思恭、姚自然谈的是何事。

这段时间,朝堂上一直为草原部落的事情争执不休。到如今几个月,总算是确认下和谈的大方向。

以茶马为市的方法,历史上多少能臣用过。现在大家在吵的是如何去做。脑袋一拍,大家都知道拿茶叶、生盐换军马、羊毛。可轮到‘怎么做,谁来做,最后谁负责’上就成了问题。

好的方法,更要有好的执行力。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得。只是两党争到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李贤作为李贽意志的延伸,今日邀人来此,也是想听听中下层的意见。等到杨思恭抱怨完,户部郎中周伊也出来帮腔。

说起来,周伊才是被李贤邀请的那个人,左侍郎杨思恭完全是自己来的。正三品的大官来了,李贤作为太子,也不好将其赶走。

上头有上头的难,下面也有下面的辛苦。边战一打,就是断断续续的三年,钱粮却是一刻不能停。国库艰难,再打下去百官的俸禄能不能发,都是问题。更别说户部大小官员,就没有不为此加班加点。

周伊没叫苦,可也是表达了手下人的抱怨。活多钱少,户部最近辞官的举人,也是不在少数。没了这些人,举国上下这么多事,叫他跟杨思恭如何忙得过来?

姚自然能替上峰出席,肯定也是清楚兵部的难处。将士鏖战三年,要是不管不顾,一味妥协忍让、企图迅速办妥此事。如何服众、服将。是故,两方人虽同属新党,此刻却为事情争执不休。

陈恒在旁看了半日,又发觉一个好玩的地方。从部门来看,礼部、户部、兵部应该都在新党。而在此事上,李贽应该更属意兵部来办,不然也不会户部派了正三品的侍郎当说客,而兵部只点了郎中姚自然来。

局面上看是杨思恭压着姚自然,可背地里,真正稳操胜券的是兵部。陈恒不动声色的记在心里,一直听了半个多时辰,李贤才出面打圆场,所说的话无非是大家都为了江山社稷等等。

李贤长了张圆脸,乐呵呵笑起来的时候,更叫旁人看着亲切。等他说完话,就连杨思恭也得卖太子爷面子,气呼呼的坐下。

气氛微微有些尴尬,这个时候李贤却点了陈恒出面,给众人介绍起来。杨思恭听完,只点点头道:“你那篇策论写的不错,要是不想去国子监读书,可以来户部历事,积攒经验。”

好啊,户部开始拉能当牛使的举人了。

这话可以听,也可以当作没听见。陈恒谢过好意,又朝着对自己微笑的姚自然行礼。事后,就在李贤的示意下回到原位。

国家大事,还轮不到陈恒当庭予夺点评。只出面当了回转换气氛的吉祥物,一直到最后散场,都没有陈恒再冒泡出面的机会。

初来乍到嘛,就是这样。陈恒也知道,今日是李贤给自己介绍些人脉关系。也算是给新党的人说一声,咱们这边来了个小兄弟,我爹挺看重的,我也挺喜欢。以后这孩子有啥事,你们看着点。

大老远跑到晋王府,除了喝上几杯茶、露个面。啥事没干的陈恒,回到会馆却并不恼怒。打发走问东问西的柳湘莲,陈恒独坐在房间内,开始给家人写信报平安。这东西,明日交给小二,由他代为投递到驿站即可。成了举人,是可以动用一下驿站。

处理完自家的私事,陈恒坐在位置上,开始思考今日杨、姚二人的争论。户部、兵部,一个想速战速决,一个想慢慢谈。各有各的立场、难处,说起来都对。

陈恒在心中想了又想,才提笔在纸上开始书写想法。这只是他无聊给自己找的事情做,写的也是杂乱无章,并不成体系。

事到如今,他也反应过来,为何乡试当初,姚自然会压下自己的策论。起先陈恒还以为是自己写的很好,现在回头看看,这只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朝廷自己没拿定主意,所以不想把消息外泄。

而这,也是李贽跟李贤最欣赏陈恒的地方。能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就是值得栽培的贤才吗?

其后的半个月里,陈恒又数次被李贤召至府上,看着一茬茬的官员往来。久而久之,也跟府上其他举子、进士混熟。他们这些人,多在各部各科历事,唯独陈恒还是个小白丁。

大家都未发达,远谈不上勾心斗角。更有热心人,给陈恒科普起哪一部的事情最少,哪一部的上峰相处起来最愉快。

陈恒一一笑纳,他这次上京带的银子够,常请他们吃饭,借此拉近关系。原以为会这样不咸不淡过段时间,只等着自己挑个日子,去看看国子监的读书风气。再从历事、还是继续读书中做选择。

谁成想,李贤在一次散场后,突然留住了陈恒。

“今晚就在我这留饭吧。”

李贤笑道,他也不是经常住在王府。大多时候,都是往返东宫、王府之间。在此处,多是为了接见一些官员,毕竟东宫不好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