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红楼读书郎全本免费阅读 > 第六十五章 林父的教导(第1页)

第六十五章 林父的教导(第1页)

第144章林父的教导

作为扬州知府,从初一这天开始,林伯父有五天的年假。大雍朝的官员假期,虽不如宋朝那样夸张,可比起明朝也要好上许多。

要知道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在洪武年间的时候,一年只给手下的官员三、五日的假期。是的,一整年里只有这么多,真叫一个惨无人道。

不过林如海刚刚升官,也不准备把五日假期修满。如今新任官员还未到,城里各处事都离不得他。林如海准备到初三,就去府衙里开始办公。

这年头,想要当个勤政的好官,也是不容易啊。

林如海心中感慨一句,看了眼面前的毛头小子。好在你小子机灵,知道趁自己在家,就早早上门来拜年。要是等到初三还没见到陈恒,他说不得要记上这小子一笔。

两人稍稍聊罢流民之事,林伯父的目光就不自觉落在少年身上。

他们面前,各摆着一碗黛玉到的新茶。升腾起的热气,在陈恒胸口的位置萦绕一会,又化作虚无消散,这不免让人多注意几分少年郎的长相。

跟几年前在扬州初遇时相比,恒儿这孩子已经长大许多。林如海又看向左侧的黛玉,自家闺女今天穿了件蓝紫相间的衣物,贾氏亲手给她盘了个既好看又不会过分精致的发髻。

从去年开始,黛玉满十岁后,贾氏就很少给她做女童打扮。

一种自家的孩子,都在飞速长大的成就感,突然盘桓在心头。

林如海微妙的笑了笑,他又怎么会看不出笑脸盈盈的黛玉,在高兴什么呢?

怕是恒儿刚刚这一出戏,也少不了宝贝女儿的出谋划策。

但既然说到正事,林如海正好也有些问题,想要考一考陈恒。

“韦兄赴京上任时,曾跟我抱怨,说你小子没把城西织坊的事情跟他交底。”

林如海端起茶,大概是想到那日送别时的情景,他本就上扬的唇角越发隐藏不住,“你要是还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跟我说说吧。”

林黛玉听到此话很是惊讶,前段时间爹爹跟兄长都在忙碌,也没个人跟她说明其中内情。她只知道陈恒出了城,跟同窗们一起安置流民,倒真不清楚对方还参与到城外的织坊中。

虽然意外伯父突然提起这事,不过陈恒心中确实是早有计划。

他当时没给韦应宏说明白,一是时机未到,二是跟韦应宏实在不熟。

为人谋者,最忌讳交浅言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

陈恒不了解韦应宏的性情,不清楚对方听到全盘计划后,会作何反应。这才将后面的计划,一起隐下。

可面对林如海,倒不用有这份顾虑。陈恒心中稍稍细想,就决定不再隐瞒下去。

林伯父待他向来亲切宽厚,当日在府衙处,还规劝自己不要担下责任,是个真心实意替自己考虑的长辈。

对于这样的师长,陈恒能做的,就是坦诚和信任。

他摒除心中的杂念,十分认真的拿过书桌上的纸笔,拿出上辈子给领导讲解计划书的姿态,在纸上一边落笔一边道。

“伯父,?看。想要做成织坊之事,咱们就得从扬州城讲起……”

眼见一脸严肃的陈恒,做出长篇大论的姿态。林如海跟黛玉不免探头向前,看着白纸上飘舞的笔锋。

每一座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这里的东西赘述起来太过麻烦,会衍生出地理、人文等等问题,陈恒只讲了个大概,让伯父有个概念。

他把自己的话锋落在,由这些问题延伸出来的文化属性上。

文化属性有很多种说法,可简而言之,就像巴蜀的火锅、苏州的苏绣一样。

每座城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符号,让人一提起,就能联想到一起。

而扬州的符号呢,抛除盐商、收租的扬州人不论,城里那些喜欢打扮、招蜂引蝶的青楼产业,就是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

甚至对于那些过来玩的游客来说,城里的青楼,比起什么盐商还更有吸引力。毕竟谁也不关心别人赚多少银子,大多数人来扬州只是为了找乐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