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召唤玩家基建全文免费阅读 > 第33章 淮国日报(第2页)

第33章 淮国日报(第2页)

“农田增产是何原因?《淮国日报》带你走进新世界!”

小报童们拿着刚印刷出来,还热乎的报纸,穿梭在大街小巷,按照示意的话语叫卖报纸,吸引各个群体的喊话,上至读书士人下至布衣黔,无不面带好奇的停下脚步。

因为《京城日报》的出行贩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家对报纸多少有些熟悉,听到报童的叫卖声更多的还是好奇内容,也有聪明的人惊于《淮国日报》名字中的重量想来看看。

只要几文钱的报纸,就算是平民百姓也可以轻松拿出,报童的竹篓里没一会儿就空了,连忙跑回去拿些新的,面色喜悦。

报童这一职业的展,多少是带点慈善性的,报社只收孩子,卖出去的报纸和报社分成,让那些家庭困难但年纪太小的孩子或者无父无母的孤儿多了几分存活的概率,此举叫不少人夸赞,好些人在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买份报纸,除了用作娱乐之外,也有几分施善的意思。

看报纸的人不识字也没有关系,衙门告示墙安排了人专门负责诵读,不过大多数人都是买回去的——识字的人不差这几文钱,贴墙上看不如拿手里的舒服,不识字的人觉得报纸同样是纸,虽然不能拿来书写,但只要几文钱,其他用途还多。

《淮国日报》的名字是梁瑾玉找书法大拿写的,丰韵流转,稳健大气,下面写着小字——淮国官府礼部出品。

居然是国家办的报纸?!知道报纸上内容的人无不惊异,同时,也让报纸上的内容有了威严性和正统性。

那些读书人人们最爱的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报纸喊了那么一圈,几乎就人手一份了,大家拿着报纸坐在酒楼、茶馆,就这报纸上的东西,讨论热烈。

目前,大家最关注的自然就是淮国和吴国,即将要打的这场战事。

梁瑾请了自己的太傅坐台,人家桃李满天下,博学多闻可不是假的,不知多少读书人就是奔着他买了报纸。

在报纸里,太傅分析两国战事时,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的评价,不知叫多少读书人醍醐灌顶,一些不看好淮国觉得国家冲动的人,现了自己的狭隘,一些觉得自己国家一定有准备的人,思路更加明了清晰,也明白了国家形势背后的动机。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国家政事,尽管只是从手上不算厚的报纸里知道的,但这种感觉也让这些“心怀国家大事”

的读书人如痴如醉。

看完这些再回头看到封面上字体不小的警示对联,这些年轻人更是情绪激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批国强民安。]

“国家用心良苦啊。”

“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关心身边的大小事,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这些年轻人中,有寒门学子,有富裕公子,但是都还年轻的他们,眼睛光,热血澎湃,心中似乎有了目标。

1ooo个人心中有1ooo个哈姆雷特,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拿到报纸所看到的自然不一样。

那些官员世家,拿到报纸看到的是皇帝背后的用意,他们从来不是什么蠢笨之人,从《京城日报》到《淮国日报》,也许他们不能很明确的感受舆论性,但是报纸的作用,在各种猜测和如今体现出来的作用,已经让他们心惊。

报纸的技术他们无人掌握,但是隐隐露出来对他们含有威胁的一面,叫他们面对报纸时,像拿什么烫手山芋一般,看报纸时的心情不是什么好奇与考究,而是自内心的忐忑与不安。

平民百姓们则就是单纯的好奇与稀罕了,以他们的等级地位,报纸上所述所讲,是他们这个“世界”

,完全所涉及不到也不能涉及的。

他们现在跟高贵的贵族世家、清新脱俗的读书人,看同一份报纸,读取一样的内容,有种说不上来的微妙。在其中,竟然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公平感,和被重视的感觉。

《京城日报》虽然行更早,但是没有国家这边有威信力,甚至专门粘贴诵读,即便有些玩家自性的去找个地方组织人读报纸,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同时也受上面内容所限制。

《京城日报》的主要受众是识字的人,老百姓基本都不识字,他们顶多是到念报纸的人那里听听当做娱乐,或者是觉得报纸买回去划算——用途也不是拿来读的。

但是《淮国日报》不一样,即使不是强制性要求百姓过来听读,但是被贴在了告示墙上,告示墙一般是粘贴国家政策的地方,几乎一有动静,百姓们能来的都会来。

这就是国家官府作为百姓们头上的大山,所自然而然的威严感和号召力。

所以告示墙前人头攒动,即便有些模板的内容他们听不太懂,上面的字也叫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意,但是这些百姓,还是安静的站在告示墙面前,听着诵读的人,按着顺序讲解报纸内容,眼睛亮亮的看着报纸上的文字。

不过如果说大家一开始都过来,只是想听听告示上是不是有什么关乎他们生活的政策,那么现在留下则是单纯的被报纸上的内容吸引,或者是为了心中,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公平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