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晋江 > 舌尖观影二(第2页)

舌尖观影二(第2页)

朝代比较早的吃货们惋惜不已,他们还是生产力太匮乏了,酱油拌饭的味道都吃不到。

后面挖藕人的聊天片段,是最让劳动者们感同身受的。

[挖藕人不是本地人,是不同地方过来的,因为工作而聚集到一起。

他们知道这是辛苦活,一天下来腰酸腿酸胳膊酸,但是为了挣钱,他们愿意干这项苦活。

夜晚,他们在一个小灯照明的屋子里吃饭,从干活的辛苦说道自己的家庭,第二天再清早起来去工作。

拿起藕的他们笑的干净淳朴,心愿也只是希望藕买的价格高点,能多挣几个钱;他们喜欢寒冷的天气,也只是因为天气冷了,大家会买藕炖汤,藕会涨价。]

他们的笑容镜头看的小小很有感触,让每天也忙于生计的其他普通人观众也看的滋味莫名。

辛苦当然辛苦,后人挖藕和自己种田都是卖力气的工作,挖藕的片段他们看的很能感同身受。

有区别的是他们身上没什么高额赋税,也没有徭役,努力挣钱能养活自己和家庭,怎么样都轮不到饿不下去卖儿卖女。

所以他们会累,但拿起一整段的莲藕也能笑的开心。

而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没想到一个讲美食的视频都能给他们一刀。

再怎么有生产力的差距,不同社会对不同人的态度差异是存在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他们眼里,镜头对准现在定义的庶民、氓流,后世的普通人,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冒犯。

因为这么一个镜头片段,一些原本看见美食兴致高昂的人觉得难受了。

[“数千公里之外的吉林查干湖,另一批职业捕捞者,等到了工作季节的开始……”

清晨的阳光升起,一些人赶着几匹马儿,拉着车子走在宽广厚实的冰面上。

冰上立起红色旗帜,老手赶着马儿围着一个地方不停转圈跑,其他人在冰面上拉开渔网,冰上除了马儿和装载货物的木头车,还有好几辆四轮汽车。]

吉林?

清朝,入关多年,不能随意走动,都不知道老家到底什么样的满人小辈们立刻抬头。

有点文化见识广的老一辈科普道:“那是查干泡,蒙古人叫查干淖尔,自古以来就鱼类繁多,鸭雁群集,芦苇成片。

辽太祖建国后称这里为“鸭子泺”

,是契丹贵族的鱼猎之地,现在是‘放生泡’,严禁捕鱼。”

老人看着上面冰面上穿着厚实,带着皮草帽子,一起齐心捕鱼的人,一时也猜不准这到底是那个族的。

[“凌晨四点,查干湖的渔民趁夜色出发。棉袜子,毡嘎达,狗皮帽子……”

好几匹马儿在冰面上哒哒哒走着,身后拉着的木车上坐着十来个人,各个裹的紧实。]

现在的上层满人是没见过这种场景的,但是清朝的东北人很熟悉这种赶早去冰上捕鱼的生活,不能捞查干湖的,他们也有其他江湖能捞。

有人看了用族里语言说:“还是后人轻松,我们捞鱼,哪有这样亮的灯能随身带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