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晋江 > 第11章 苏轼提问(第2页)

第11章 苏轼提问(第2页)

刘彻把目光从最上面的百家学说挪开,都看过的东西他也不是那么好奇,也从第二排各种《三国演义》之类的东西上下滑,他更好奇那些花花绿绿,还有编号的好多册的小书是什么,还有《海底两万里》、《基督山伯爵》、《金银岛》之类的。

他真的好奇海底两万里都有什么,也很好奇谁家伯爵叫基督山,这名字忒怪了,还有金银岛,难不成岛上都是金银?

编撰《战国策》的人很欣喜若狂,没想到他们编撰的书还能出现在神女的书架上,被这么珍视地放在琉璃柜里。

同样,看见《唐诗三百》的唐朝人也很高兴。

李世民欣慰道:“虽然不如最上面的百家学说装的好,但想来我大唐诗道大兴,这三百,应当都是最好的。”

长孙无忌摸了摸胡子,悠悠道:“那上面的百家学说不甚好拿,未免太新,《唐诗三百》一看就是随手翻阅的呢。”

大家一听,真的好有道理啊,最上面的《吕氏春秋》那些,可不是新的跟没动过一样吗,在看看咱们的唐诗,一看就是被神女多翻的!

除了一本宋词,宋的人也没看见有他们谁的文集和其他书,一时之间都很失望。

有些人也安慰自己说不定有词收录其中呢,上面诸子百家的先秦贤人有书自有其道理,自己哪里比得过人家;也有些人气愤不已,觉得孔孟之书都没上见到,居然有荀子的,简直是不伦不类!

宋以前念书的都是贵族、世家子弟,什么学派都会有途径了解其他学说的内容;宋时科举内容也还进士科和其他科的,学风也还开放,大家看书都挺多,也不是完全只看儒家学说的内容;而后面的明清,考试定了形制,普通人家的学子是真的除了考试以外的书都没见过,只有帮人抄书的时候能看到一些,这时候见了那些先秦名人,一个个都瞪大眼睛,恨不得钻进去把书看看。

去年也在南京办过科举,但还没有规定科举内容的朱元璋仔细看,抓紧时间把上面的书名看完了,也没有看见一本《尚书》《春秋》之类的书,理学的书更是什么都没看见。

他觉得他也要把主播那些听过没看过的书找出来翻一翻了。

在众人的翘以盼下,小小翻开他的诗词集。

有人读到第一句“钟山风雨起苍黄”

时就觉得不对,看完了整诗,这才现这位作者可不只是文人。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刘彻虽然不想背刺祖宗,但也觉得这人写的真好,内容好,诗更好。作为一个文采还不错的皇帝,他承认这诗比赋念起来上口,定好的字数格律想写好难度也更高。他蠢蠢欲动,也想写几这种律诗了。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豪迈气象倒和我父亲有几分相似。”

曹丕和曹植两个高才青年不约而同想到,看到后面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就更是欢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苏轼仿佛念了几遍,年迈的身躯叹口气,庆幸自己问主播要了诗人的其他诗词,也遗憾不能和诗人见上一面。

“换了人间,到底是换了什么人间?”

这放到宋朝人写,毫无疑问算是反诗,但苏轼把诗人这么多诗看下来,不觉得诗人是和黄巢一类的人。雄心抱负有、辽阔豪迈有,孤独寂寥也有,但那自信昂扬的气魄,绝不是什么反贼能有的。

‘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意气,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宏伟抱负,

对词颇有一番自己见地的李清照觉得作者比起词人,还是诗人更多一些,辽阔的诗意比苏轼还要好些。不过那《卜算子-咏梅》着实写的不错,《采桑子·重阳》也很好……

大家都觉得诗人都写的很好,不过也有人看到后面一生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