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穿越中文>四合院开局就带妹妹跑路 作者寄帖 > 第165章 再找大领导商议(第1页)

第165章 再找大领导商议(第1页)

所以,现在回城的这些知青,虽说对自家的生活有所影响,但其实对京城的整体治安根本就没太大影响。

因为这些知青都能活的下去,他们当然不会去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了。

可是,当明年政策放开后,开始6续回城的那几十万知青可就不是这么个情况了。

因为这些知青,在政策放开之前既然没能力回城,那就说明他们的家庭是真的困难,大部分人家别说给他们找关系安排工作了,就是一口饭估计都无法一直保证。

这种情况下,这些知青回城后既找不到工作养活自己,家里也没能力让他们填饱肚子,想想时间长了,这些人肯定会因此不满,心中也会产生怨气。

然后总会有人受不了这样朝不保夕的生活,为了生存的他们,自然而然都只能走上了偷鸡摸狗、违法犯罪的道路。

也是因此,让本来治安不错的各大城市,一下子就变得混乱起来,严重影响到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

何雨柱都忍不住猜想,或许明年上面之所以放宽知青回城这方面的政策,除了大方向的变革外,可能也是因为现在这一批知青回城后的情况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印象。

觉得就算剩下的大部分知青回城后接不了班,找不到工作,也还能待在家里,有家人养着,不可能活不下去,也根本就想不到这些知青会给城市带来多大的麻烦。

想到这里,何雨柱也忍不住感慨起来,其实也不怪上面想不到这一点,要不是他来到后世,这个年代又能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允许知青自由回城会造成那么多问题呢?

要知道,在很多人看来,这些知青没下乡之前各家也都能养活的好好的,谁能想到走了几年后人再回来连他们离开之前的生活都无法再保证呢?

而且,也不会有人想打,那些都能受到了乡下那样苦日子,还一直没违法乱纪的知青,回了城后过的日子不仅会连乡下都不如,还有胆子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呢?

再说,现如今很多人都反对再让自家的孩子当知青,不愿意让孩子去乡下吃苦受累,上面这么做其实也算是顺应民意了。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当政策放开后,所有知青会一下子都迫不及待的跑回城里来,也不会想到很多知青回了城后会连饭也吃不饱,最终导致造成了那么大的麻烦。

在何雨柱看来,上面应该在终止下乡的同时,一开始应该严令那些已经下乡的知青不得一次性都返城,应该继续维持原本的政策。

然后在根据城里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一步步安排那些知青回城,争取能让每个回城的知情有能力养活自己才对。

当然了,何雨柱的这个想法虽说听起来还行,但真要这么做了,肯定会给政府财政带来更多的压力。

而且,就是何雨柱也不能保证,要是真执行了他所想的政策,会不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言归正传,对于当下来说,据何雨柱了解到的情况,那些已经回城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知青至少有大几千人。

而看那些围在厂门口的知青们的态度,估计必须要拿出不少名额才能安抚得了这些知青,不让他们造成大乱子。

可现在轧钢厂定好的名额都已经分配好了,就是分给街道办的那些名额,何雨柱也打听过了,人员基本上都定好了。

的钱的

除了近一半的名额在上面的监督下确实都给了那些家庭情况实在困难的人家外,剩下小一半的名额还是不可避免的被一些有关系的人家的子女拿去了。

而这些基本上已经定好的名额中,大部分都是那些没有下乡或是今天才毕业的人,给到那些回城的知青身上的也没多少元。

最主要的是,这些名额只给东城区的人分配,而那些围在轧钢厂外面不愿放弃的知青则基本上都是京城其他区的。

按理说,依照以往的情况,这些别的区的知青是不应该来位于东城区的红星轧钢厂这么缠着找工作的。

可是,谁让现如今轧钢厂因为与叙国的合作,轰动了整个京城。

这些知青也都是读过书的,都清楚轧钢厂的未来肯定会越辉煌,都不想错过

这个难得的机会,才这么不管不顾想着进轧钢厂的……

思虑再三,感觉自己想不到办法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知青的何雨柱,看着那些不管厂里咋么说,都不愿放弃的知青,以及那围在厂门口越来越多的人群,清楚的知道,让这些知青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何雨柱明白,若是不能安抚好这些知青,继续这么拖下去,这次轧钢厂招工的事大概率是要出乱子的。

可三千名额早已分配好了,何雨柱也没办法将这些人给招进轧钢厂,要是只有十来个的话,那倒是好解决,他跟厂里那些有名额的领导凑凑,也能弄到十几个名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